一年一度的胡润富豪榜于近日发布。我们从长达一千多名富豪的榜单中,精心查找钢贸物流行业的富豪,发现仅有4位,占比千分之四,连续4年几乎都是如此。对于2010年这4大行业富豪,本报记者展开了调查。中国有20万钢贸商为何只有他们进入了全国千名富豪之列?在钢市行情暴涨暴跌,许多钢贸商赔得一塌糊涂的今天,他们是如何保持自己和公司的财富不降反增的?采访发现,这4大富豪的探索和实践,显露了行业转型的鲜明特征。应该讲,这4位富豪堪称业界的佼佼者,尽管他们的发展路径并不能涵盖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但对于期望成功转型的企业来说,颇有借鉴意义。
解密钢贸物流业4大富豪
一年一度的胡润富豪榜于近日发布。我们从长达一千多名富豪的榜单中,精心查找钢贸物流行业的富豪,发现仅有4位,占比千分之四,连续4年几乎都是如此。
对于2010年这4大行业富豪,本报记者展开了调查。中国有20万钢贸商为何只有他们进入了全国千名富豪之列?在钢市行情暴涨暴跌,许多钢贸商赔得一塌糊涂的今天,他们是如何保持自己和公司的财富不降反增的?
采访发现,这4大富豪的探索和实践,显露了行业转型的鲜明特征。应该讲,这4位
富豪堪称业界的佼佼者,尽管他们的发展路径并不能涵盖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但对于期望成功转型的企业来说,颇有借鉴意义。
策划撰稿:王亚彬 路宁 王京
傅胜龙
大汉控股集团 (湖南)
主要经营领域:钢材贸易、房地产
个人财富:16亿元
2010胡润富豪榜排名:902
独创“大汉”模式 领跑城镇建设
他出身寒门,靠钢材贸易捞到第一桶金,近百亿元的钢材销售业绩,使其在中西南傲视群雄;他一介书生,半路出家,却游弋于地产市场,独创一套中小城镇开发模式,为专家所津津乐道。
和许多钢贸老板10几岁时就弃学从商不同,傅胜龙却曾是个学数学的大学生。1993年,这个家徒四壁的农村青年一头扎进钢贸行业,成功靠得也是个“勤”字。傅胜龙骑着摩托车漫游湖南,一个县一个县的找客户,现在成为了其企业文化的经典案例。
近几年钢市经营环境已发生巨变。傅胜龙果断改变公司盈利模式,变简单贸易为“贸易+深加工+物流园”综合服务,并在中西南地区占据优势,自2008年起已连年实现销售收入近100亿元,销售总额列全国钢材经销商第8位、效益居第5位。
尽管钢贸物流做的有声有色,但真正让傅胜龙声名鹊起的却是他在地产领域缔造的 “大汉模式”。
1998年,他曾说服母亲 “只做钢材贸易这一块,肯定是不行的。”为娄底市政府投资修路,开创了民营企业投资市政建设的先河。他带领员工苦干了一年,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同时,用工程款购回了50亩地,建成了湖南首家大型钢材市场。正是这“一路一市”,启动了娄底城北新区建设,打造了辐射周边几个县市的钢材市场,引导上万农民陆续进城。此后,傅胜龙进入房地产产业。
熟悉他的钢贸同行都评价说,书生出身的傅胜龙是个爱琢磨的人,“他对国家政策总是洞若观火”,让同行人士普遍噤若寒蝉的“宏观调控”,却每每成为他“大发展的契机”。
傅当时有句名言在今天同样适用: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是个趋势,至少20年不会变。在这种思路指导下,大汉集团在湖南若干县城攻城拔寨,屡战屡胜。傅的雄心是,到2020年,要开发100个这样的项目,他称之为“百城战略”。
与大多数钢贸商转型地产业投资的方式有很大不同。傅胜龙涉足房地产业的路径,不是以一二线城市商品房开发,而是把着力点放到资本最薄弱,也是最需要的县城。通过提升当地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推动土地资源的升值,通过建市场激活当地居民消费热情,从而激活县域经济。
今年7月21日,获得农行授信12亿元的支持。8月,国家统计局专家在调研“大汉模式”后,正式将其列入国家研究课题。
“中国城镇建设的领跑者为什么是傅胜龙?”多年从事湖南邵阳(傅的家乡)文化研究的图书编辑于峰面对本报记者的疑问说,生在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湖南,傅胜龙的管理理念处处彰显“红色情结”,傅一直在团队里提倡“红色文化”。市场、资金、商业合作伙伴是大汉模式的三要素,傅曾将其比作毛主席的“三大法宝”,他说“市场就是土地革命,资金就是武装斗争,而众多的商业合作伙伴就组成了统一战线。”出身农村,多年钢贸跑工地的经历更是让他深谙“农村包围城市”之道。
如果说地产是傅胜龙起飞的翅膀,那么钢贸物流才是他的躯干——钢贸物流不仅让他挖到了第一桶金,并多年支持着大汉集团庞大的现金流。去年大汉集团销售收入为105.2亿元,其中钢贸物流占近100亿元。
傅也承认这一点“钢材贸易和房地产产生的大量现金,是我最大的资本。”
钢贸物流团队是傅胜龙的起家部队,面对市场的巨变,今年10月傅胜龙对他们强调,今后几年必须要有“打大仗”的准备。傅胜龙所说的“打大仗”,则被一名公司员工形象地概括为“三大战役”。 即“中西南战役”即今后几年,重点在中西南区域推进钢铁物流基地建设及钢筋深加工项目,抢抓预期需求; “环海战役”在沿海大城市构建环海物流网,为走国际化路线做准备。“上市战役”,据介绍,傅胜龙正在加速推进公司钢贸物流业务的上市融资进程,目前,旗下大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已进入上市辅导期。
王耿
武汉人和集团
主要经营领域:钢材、煤炭贸易
个人财富:15亿元
2010胡润富豪榜排名:964
堪称钢贸业资本运作第一人
“啊,我啥时候有8亿元的家产了?那税务部门不早就找上门了。”2007年,当武汉人和集团老总王耿的名字首次出现在胡润富豪榜的时候,他颇感意外地对记者说。那一年,他还对上榜之事全然不晓,甚至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榜单。
如今,王耿这个名字,已经连续4年稳居胡润富豪榜千名之列,2010年其个人资产已达15亿元,比4年前翻了2番。
翻开武汉人和集团的发展史,王耿的创富经历与大多数民营钢贸老板几乎雷同,同样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打破物资局公务员的铁饭碗,选择下海投身钢材物流贸易,然后伴随着中国经济和城市建设规模的高速增长,个人财富与日俱增。
不过,能在数十多年间将企业做到年营业额达数百亿元的规模,且在近两年钢贸行业生存日渐艰难的状况还能保持企业和个人财富继续高速发展的,王耿所取得的成就在民营钢贸流通领域绝不多见。
靠做武钢的代理商捞到了第一桶金,王耿下海三年即位列武汉钢贸同行前列。当与记者谈起王耿时,许多武汉钢贸商都会这样表述。
与多数行业老板至今仍在靠一买一卖博取“价差”生存不同,多年前,王耿就已经开始了在今天看来是“行业转型方向”的经营运作。
早在1999年,他就和美国钢联公司成立了中美金属加工公司,涉猎至今仍代表行业发展趋势的钢材加工配送业务。他不仅做钢厂的销售代理,还为钢厂提供原料供应服务,并牢牢盯住“铁公基”等这块“大蛋糕”,推行钢材物流配送服务。如今,这些业务的销售额已达50个亿,在全国钢材流通行业名列前茅。今年1月份,总投资150亿元的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钢铁商贸物流基地——武汉华中钢铁交易中心正式开工建设,更是令他名动钢贸江湖。
如果是仅仅做到上述几点,王耿也许还不足以在钢贸流通业创造个人传奇。
这位祖父曾是民国太原商界名人的47岁企业家,血脉中始终流淌和传承着老晋商对资本的优异的掌控能力。
20世纪初那几年,当大多数钢贸老板尚不知“资本运作”为何物的时候,注册资金仅有600万的“武汉人和置业公司”即投资100万元与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组建上市公司“贵绳股份”,第2年即分红20万元左右。
从此,在资本运作方面,王耿一发不可收拾。到2002年末,他就已参股组建8个分厂,而且8家公司每家都是“当年投资当年即盈利”!此后,几乎每年,他都有上百万的投资,触角延伸至地产、文教、冶钢、能源和高科技开发等领域。如此早的介入资本运作,如此高效的成功率,王耿“堪称钢贸流通行业资本运作第一人。”湖北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一位人士这样评价他。
近年来在钢贸领域以外的投资,已经成为王耿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记者了解到,这些业务的营业额已牢牢占据武汉人和集团的半壁江山,与钢材等业务平分秋色。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很多人都是靠运气、关系和粗放式经营发财致富,现在应该意识到,是资本说话的时候了。”王耿说。
在资本运作方面,王耿处处先人一步。在近两年,许多钢贸商人逐渐到资本运作重要性的时候,作为湖北晋商会会长的王耿已经开始注重发挥资本的整合效应了。
今年3月份,他牵头组织会员企业筹资30亿元,与武汉市政府合建湖北煤炭战略储备中心。11月6日,他又与其他5位全国晋商中的重量级人物齐聚北京,“密谋”联合山西商人的资金,筹组一只总额预计高达人民币200亿元的大型私募基金。据称投资目标很可能是地方股份制银行或回报较高的地产和能源等行业。
曾执近代中国资本牛耳的晋商,在沉寂百年之后,被一位钢贸物流商人赋予了新的涵义。
高峰
上海华冶钢铁集团
主要经营领域:钢铁贸易
2010年个人财富:18亿元
胡润富豪榜排名:803
精耕钢材加工配送平台
2007年,在上海宝山区调研,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参观考察了集钢铁加工、零售、配送于一体华冶钢铁后,曾高度评价:“华冶钢铁的发展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缩影”。至今,这或许是令许多同行艳羡华冶钢铁董事长高峰的地方。
那一年,他的个人财富达到了25亿元,一年后达到巅峰30亿元。
不过, 2009、2010年,他的财富出现连续下降,但仍凭借18亿元的身价跻身胡润富豪榜第803位。对此,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世界金融海啸的影响。
高峰是一位精明的浙商,1991年他在上海创立华冶钢铁开展传统贸易,事实上,早在10年前那就已经意识到钢材贸易行业存在的问题,简单的一买一卖赚取价差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之后,高峰开始尝试建立钢材加工、仓储、配送、分销一条龙的现代化钢铁物流新体系,发展全国性物流网络。
上海钢贸商会人士对记者说,不得不承认,尽管高峰当时在国内民营钢贸企业中是最早的一批在全国各地建立加工配送站点的人之一,但他或许是那一批人中走得最远的一位。
这不仅仅是他在全国的30多家加工配送网点,就数量和质量而言,很多同行迄今难以企及,更因为2002年,他带领华冶钢铁迎来的那一次蝶变。
加工配送模式其实是欧美国家钢材流通中的普遍模式。但高峰将它与中国实际结合并赋予新的内涵。那一年,高峰提出“网上钢材大超市”概念,把商贸零售超市的理念创造性引入到钢材流通领域,即强调以客户为中心,辅以物流信息化技术平台,通过集采购、加工、零售、物流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从而获得了用户的深度信赖。
2005年华冶钢铁华东大区客户联谊会召开,期间 300多家客户对这种模式普遍感到“新鲜”。
源于对钢铁物流模式的理念创新,华冶钢铁从一家普通的钢铁贸易公司一跃成为全国瞩目的行业翘楚,2006年,在世界品牌实验室的权威评估中,“华冶钢铁”位列中国钢铁行业第七位,成为中国钢铁物流业唯一上榜品牌。对许多同行来说,那或许是个难以企及的高度。
今天全国各地不少同行在模仿高峰的这种理念,华冶钢铁遇到了越来越多的竞争。不过,在原有平台的基础上,高峰仍在不断的创新。今年,他与中国民生银行联手打造的“华冶集团银企合作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过硬地加工质量和个性化的服务才是公司的真正竞争力。“不断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也许是业内专家对他最高的评价。
如今,许多钢贸同行都在转型,但高峰仍专注于自己的“大超市”精耕细作。他的目标是在“2010年实现钢材加工配送560万吨的能力,始终保持在钢材加工分销领域的领先地位!”
王子华
京澳港集团 (北京)
主要经营领域:钢材贸易、房地产、投资
2010年个人财富:55亿元
胡润富豪榜排名:227
多元化运作实现裂变发展
王子华低调扩张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在中国民企中,王子华和他的京奥港集团名气并不大,各大媒体的报道中,也很少出现他们的身影。但这颗跨地区跨多领域经营的新星似乎从没暗淡过。
继京奥港集团刚刚入选“201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之后,10月12日,王子华凭借着21个亿财富资产一跃登上胡润富豪榜第699名。
如今,王子华更多的出没于地产领域。今年作为京奥港集团在包头的开山之作,京奥港?帝景项目日前正式入围“联合国HBA-2010(中国)最佳范例奖”,这是包头唯一入围的参评项目。许多人可能不曾想到,这位地产大鳄曾用十年时间专注于钢铁物流。“打造钢铁物流航母是王子华多年来追寻的梦想”。至今,当记者打开京奥港集团主页仍可看到伫立于业务板块第一的“钢铁物流”字样。“他对钢铁物流有着不一般的情感”,王子华的许多员工均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来自福建莆田的王子华靠卖木材换来第一桶金后,辗转进军钢铁领域。对此,业内曾这样描述,“之前做木材生意的营销体系,此时依旧发挥着作用,和木材一样,钢铁建材的主要用户也是施工企业,有了这些老客户,王子华的钢材生意也就水到渠成,这是一种别致的‘零成本’转型。” 1993年,当时钢市处于低谷,许多同行纷纷退出北京市场。对他来说,这是个机遇。王子华在这一年迅猛杀入钢贸行业,牢牢占据了大量客户渠道。至今,京奥港集团连续六年占据华北地区钢材销售第一,年销售额近50亿元。鸟巢、首都机场T3航站楼、央视新大楼等地标建筑约20%的钢材为京奥港提供。
钢贸领域之外,王子华的再续卓着,也再次凸显出他敏锐的前瞻力和雷厉风行的性格。
尽管当初京奥港集团已有雏形,可王子华似乎并不满足于现状。随后,他驾驭着这艘钢铁航母开始驶进房地产开发、金融投资等广阔海域。
2003年北京银行增资扩股,京奥港集团以1.5元每股的价格收购了将近8000万股。而照目前北京银行市值13.15元/股计算,当初王子华投进的约1.2亿元资金,如今已经超过10.5亿元人民币。该数字同样扞卫了京奥港集团在金融领域的地位。
近年来,王子华通过凝聚和整合优质资源,开拓多元化经营模式,已从昔日钢铁物流行业的龙头企业裂变式发展为多领域经营的综合型集团企业。再次印证了来自福建莆田人嘴里的这句口头语,“天下没有莆田人办不成的事”。当然,未来他的低调扩张之路能否延续,也让外界对这位莆田富豪和他的京奥港集团前景充满期待。
但是,不可否认,在占据着我国钢贸流通业半壁江山的福建商人中,王子华是最优秀闽商之一。
后记
超前的理念是决胜的关键
财富人人向往,故事更能激励人心,一年一度的富豪榜单激发了更多人的创富冲动。透过榜单上一个个枯燥的名字和数字,追溯他们创富的故事及成功源泉,也许更能为后来者启迪思路、提供借鉴。查找出钢贸物流富豪是一件费力的事,胡润榜有单独的民营钢铁生产企业富豪榜,却没有专门的钢贸物流榜单,甚至连单独的物流富豪榜也没有。针对钢贸物流业我们查找了2007年以来的榜单,发现只有6钢贸商人的名字出现全国千名富豪之列(天津丽兴王金柱2007年曾入榜,舜业集团席劲松唯独在今年没上榜 ),而王子华、高峰、王耿、付胜龙4成为榜单常客,而真正符合钢贸“物流”概念的更是凤毛麟角。
目前随着企业转型,一些钢贸物流企业本身的属性已经很难确定,一般认为,如果一个钢贸企业的盈利率超过50%以上来自其他行业的收益,那么,他的身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就不能再称之为钢贸物流商了。
我们之所以将上述4大富豪称之为“钢贸物流”富豪,是因为他们的第一桶金大多来自钢材贸易,而且至今钢贸+物流仍是他们的主业之一,尽管我们没有精确的计算他们每一家企业钢贸物流业务所占的比重,但至少在王耿、付胜龙、高峰三人的企业中,钢贸业务收益仍占其总业务的一半以上。从中,我们或许可推断出这样一条结论:当前钢贸生意日益艰难,大多数企业虽然转型,但仍未完全脱离钢贸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钢材现货具有易于质押,流动性强,变现快的特点,能产生强大的现金流,能为钢贸企业跨界投资提供资金保障。正如大汉集团傅胜龙所说,钢贸业务给了他强大的资金支持。
但如何利用行业的这一先天优势,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和盈利率,4大富豪给了我们几个若干个不同的答案。
梳理调研他们的创富轨迹,我们发现,在创业初期,他们起点与大多数钢贸商人几乎雷同,而年龄也全部为40多岁,但为何全国20多万钢贸商人中,只有他们位居全国富豪千名之列?我们更愿意相信其财富积累是“阳光化”的,因为在今天,许多行业企业所进行的三大转型实践方向——产业链延伸(加工配送)、多元化经营、资本运作,他们甚至10年前,就已经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例如王耿的资本运作、傅胜龙的城镇化开发、高峰的加工配送,他们在10年前已经在做今天被称为是行业转型方向的事,而王子华对市场机会的敏锐扑捉能力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由此可见,超前的经营理念、敏锐的市场嗅觉是一名优秀企业家所能带领企业达到一定高度的必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