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年来,以中钢协和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界参与了对淡水河谷、力拓及必和必拓等国际铁矿石巨头的谈判,但谈判目前陷入僵局,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作为世界头号钢铁生产大国和铁矿石需求大国,中方希望国际铁矿石巨头考虑“量大价优”,拿到“中国价格”的诉求受到冷落。
调研显示,国内铁矿综合税负在20%左右,目前缴纳税种包括资源税、增值税、燃油税和土地使用税等,企业反映最为集中的就是资源税负担较重。
一项旨在减轻冶金矿山企业负担,帮助冶金矿山企业尽快走出困境的方案正在酝酿。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从参与此项调研的可靠人士处获悉,该项工作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联合中国矿业联合会等有关单位共同完成,相关调研报告即将通过工信部组织的验收,如果方案最终获得通过,国内铁矿石企业将从中受益。
目前,铁矿石谈判陷入僵局,国际铁矿石巨头拥矿为王,与这些巨头强势不同,国内铁矿石企业因受前者冲击而缺乏竞争力,甚至经营困难。工业和信息化部正试图改变国内铁矿企业不利状况,知情人士称,相关调研报告不久将正式上报国务院。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经济复苏,铁矿石和钢材价格持续上涨,业内预计,明年市场相比今年较为乐观,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步伐有可能进一步加快。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联合中国矿业联合会共同完成的。
减负方案正在酝酿
12月29日,记者从中国矿业联合会获悉,由工信部牵头,中国矿业联合会参与制定的减轻冶金矿山企业负担方案即将出炉。此前,对相关企业的调研已经结束,目前调研报告处于最后完善阶段,工信部即将组织验收。“最近报告将正式上报国务院。”知情人士称。
另据参与该项调研的人士透露,在调研过程中,铁矿企业普遍反映税费偏重,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不少企业经营困难,目前仍有部分企业亏损甚至停产。
“国内铁矿在品位、赋存条件及产量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导致成本、价格居高难下,受国外铁矿冲击较大。此次调研就是围绕如何减轻国内铁矿企业负担,使其成本下降轻装上阵,只有这样国内铁矿才有竞争优势。”上述人士说,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一度高达70%,扶持国内企业有利于增加中国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的筹码。
该项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国内铁矿综合税负在20%左右,目前缴纳税种包括资源税、增值税、燃油税和土地使用税等,企业反映最为集中的就是资源税负担较重。
今年年中召开的首届“百家矿业企业峰会”曾经是矿山企业密集的“诉苦大会”。会上,自爆税负高达24.2%的中国五矿集团公司邯邢冶金矿山管理局局长刘乔疾呼,免征资源税以降低矿山企业税费负担,但相关建议递交国土资源部后未获回应。
据介绍,2001年,国内冶金矿山企业综合税费负担率约在15%,而目前最高已超过30%。如梅山矿业为21.7%、金岭铁矿为22.2%、密云矿业为24.1%、海南矿业为31.6%。金融危机致使铁矿企业经营环境恶化,税负不降反升,这让很多铁矿企业直呼“受不了”。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罗冰生也曾质疑铁矿企业税负过重问题,他说,澳大利亚、巴西的铁矿税负只有4%—5%,而国内的铁矿不但品位低,而且税负畸高,将无法使国内铁矿和进口矿平等竞争。
12月28日,工信部对外发布了《关于开展2009年减轻企业负担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把企业反映突出、意见较大的问题列入检查内容。
当天,工信部同时印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做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针对中国冶金矿山企业社会负担重,税费负担高,长期受国际市场冲击,缺乏竞争力经营困难的问题,开展冶金矿山企业负担专项治理,减轻冶金矿山企业负担,帮助冶金矿山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减缓进口铁矿石对中国钢铁工业的制约,从而保障我国钢铁工业经济安全和健康发展。
海外并购步伐加快
据记者了解,正在酝酿的“减负方案”包括改革资源税增收方式,改“从量征收”为“从价征收”。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证实,目前确有部分铁矿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主要以从事选矿的小型铁选厂居多,困难企业比重大约占10%左右,究其原因,除了缺少矿源,矿石品位低生产成本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谈到为铁矿企业减负,该负责人认为难度比较大。
近年来,以中钢协和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界参与了对淡水河谷、力拓及必和必拓等国际铁矿石巨头的谈判,但谈判目前陷入僵局,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作为世界头号钢铁生产大国和铁矿石需求大国,中方希望国际铁矿石巨头考虑“量大价优”,拿到“中国价格”的诉求受到冷落。
前不久,备受关注的“两拓合并”尘埃落定,必和必拓与力拓牵手置中国钢企与三大巨头的谈判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一方面中国对国际铁矿石需求巨大,目前60%铁矿石依赖进口,受制于人;而另一方面,国内铁矿企业处境尴尬,主管部门此时酝酿“减负方案”令人产生联想。
“中国其实并不缺少铁矿资源,储量也比较丰富,国内铁矿企业处境尴尬不仅只是铁矿品位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还跟规模和质量有关。”辽宁罕王集团总裁潘国成29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铁矿存在的短板恰恰是三大国际巨头的长处。
他以宝钢为例,其年铁矿石需求量在5000万吨以上,这是国内任何一个铁矿企业都无法满足的,如果全部用国内铁矿,意味着需要管理若干小而分散的供货方,比起与国外巨头签一两个长期协议要费事得多,而且价格不便宜,管理成本也很高。除此之外,三大巨头在澳洲和巴西等地拥有的铁矿含杂质少质量好,亦是国内钢铁企业纷纷舍近求远,“崇洋媚外”到国外去抢购铁矿的主要原因。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我国冶金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当月,粗钢产量4726万吨,同比增长37.4%,钢材产量6295万吨,同比增长46.4%。前11月,全国粗钢产量达到51818万吨,同比增长12.1%,日均产粗钢155万吨,相当于全年产钢5.66亿吨,中国已连续保持多年钢铁产量世界第一,地位至今无人撼动。
随着经济复苏,铁矿石和钢材价格最近普遍持续上涨。业内预计,和今年相比明年市场较为乐观,鉴于中国铁矿石需求缺口较大且铁矿石谈判艰难,在国家政策鼓励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并购铁矿资源的步伐有可能进一步加快。
实际上这一序幕已经拉开,如近日广东某民企就并购了智利储量高达30亿吨的大铁矿,并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而据记者了解,这并不是中国民营企业首次到海外并购大型铁矿,也不是最后一次。事实上在广东这家民企之前,同样作为民营企业的罕王集团已在澳洲签下并购协议,投资50亿元开发当地一座大型铁矿,此外在澳洲、北美等地有5个大型铁矿并购项目也正在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