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成都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成都分站 >> 本地资讯 >> 海外探矿资金投入大 成功率低

海外探矿资金投入大 成功率低

来源:中国钢材网 编辑:童春 2011年11月14日 10:03:17 打印

导读: 近些年,在国家政策引领下,我国企业加大了海外开矿的力度和步伐。不过,很多企业都是空有满腔热血,折戟而归。除了对风险的把控不足外,企业身上的国有标签也增加了海外投资的阻力。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国有企业和私企联合起来,一个出资金,一个打前锋,等到攻下“堡垒”后再进行利益分配,或许成功的几率会大点。

 

  国有勘探企业蜂拥海外探矿 资金投入大成功率低

  投入大量资金且成功率不高,存巨大风险

  就在其他企业对海外矿山投资“望而却步”之时,国有勘探企业却显露了积极姿态。《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获悉,据商务部、国土资源部统计,中国企业目前已在67个国家拥有资源勘查开发项目,而在从事海外矿业投资的企业中地勘单位占76家,占统计企业总数的58%。

  从多年前包袱沉重的“找矿队”到“矿业跨国公司”,对国内诸多勘探企业而言无疑是一次华丽转身。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企业专注于较为成熟的矿山并购不同,这些勘探企业的海外着力点大多为初期阶段的勘查项目,其背后的风险不容忽视。

  “中国对资源能源的刚性需求还有约15年的"窗口期",这将是地勘单位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局长邵毅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事实也是如此。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国家各项政策鼓励下,国有勘探单位“走出去”步伐加快。资料显示,2010年10月,内蒙古地矿局直属地勘公司在蒙古国斥资795.5万元开展煤炭资源勘查工作,面积达158平方公里;同时期,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也开始在尼日利亚开展矿产勘查工作,合作勘查项目涉及金、铌、钽等多个金属矿种;今年初,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全资子公司与国中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迈向海外“探矿”征途;山东省地矿局已在10余个国家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勘查面积近5万平方公里,并在10个国家取得矿业权171项。

  “其实这些火热的景象背后风险很大。”一位在澳大利亚从事海外矿业投资多年的资深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坦言,从矿业投资本身链条来看,风险最大的应该就是勘探环节,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时间长,且成功率也不高。此外,中国企业对海外环境、人文、政治等因素都不熟悉,大量资金投进去,项目勘探成功与否还是未知数;即使勘探顺利,生产和开采仍需很长时间,其中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从我们企业"走出去"的例子可以看到,即使投资一些成熟矿山,仍会因为交通、人工、环保等诸多当地问题而导致投资额增加数倍,有的甚至根本开不下去,可想而知,大量勘探企业的海外投资意味着什么。”上述人士说。

  实际上,近年来国内企业积极“走出去”,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在境外勘探开采铁矿石资源,但由于各种原因,真正发挥效力的项目屈指可数。

  从中钢澳大利亚投资失败到中铝澳大利亚铝土矿投资搁浅,从首钢秘鲁铁矿到中信集团西澳洲磁铁矿,海外矿山投资项目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些项目甚至成为企业的大包袱。

  上述人士还表示,国有事业体制限制了勘探企业的决策和投资,而“国有”背景还增加了海外投资阻力。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勘探企业境外投资集中于非洲、中东、拉美等地区,而这些地区存在政策法规不透明、基础建设不健全、社区建设不规范等各种隐性风险。

  资金无疑是另外一道坎。邵毅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坦言,地勘单位的资金实力弱,但由于境外探矿风险大,地勘单位很难通过资本市场或融资贷款解决资金缺乏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体制问题,事业单位和中央财政投资在国外注册矿业权有较大难度,而且其经营机制、管理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境外投资需要。

  “因为涉及巨大的资金和人力投入,我国政府需要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包括企业改制、融资政策等;对于勘探单位而言,应该以更加谨慎的态度对待海外投资。”上述矿山人士对记者表示。

  本网视点:近些年,在国家政策引领下,我国企业加大了海外开矿的力度和步伐。不过,很多企业都是空有满腔热血,折戟而归。除了对风险的把控不足外,企业身上的国有标签也增加了海外投资的阻力。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国有企业和私企联合起来,一个出资金,一个打前锋,等到攻下“堡垒”后再进行利益分配,或许成功的几率会大点。

上一篇:钢材价“跳水” 经销商叫苦

下一篇:济钢莱钢重组3.0版终获批 首日涨停

广告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