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成都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成都分站 >> 本地资讯 >> 经济数据映射通胀 6月或将加息

经济数据映射通胀 6月或将加息

来源:中国经营网 编辑: 2010年05月13日 09:56:00 打印

  导读:4月主要经济数据中,最具代表民生经济指数的当属CPI,其同比上涨2.8%的红色结果,让所有人第一反应便是:通胀来袭。


  又是一个敏感的11号。每个月的这个日子,大多数中国人都会守候在电视前、电脑旁或者打开收音机,等待着权威部门揭晓数据的那一刻。还记得几年前,好像几乎没人去关心一个统计部门发布,所谓中国经济运行情况的报告,仿佛这些跟普通百姓的距离很远,人们更多关心的仅限于“菜篮子、米袋子”。


  时代在进步,观念在变化。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人的时政意识真的提高了,其中不免还有人会从听数据,到读懂数据;从看数据,到分析数据。正因为如此,政府部门也开始对民众热衷政经的情绪而“敏感”起来。我们注意到,近一年来,伴随宏观经济数据的发布,前后一周时间内总有大大小小的媒体、财经人士、经济学家以及分析人员品头论足的各抒己见,但最终引领经济“基调”的重任仍落在政府头上,只有当权威学者们“提纲挈领”的发言后,才算为过去一个月的中国经济画上圆满句号。


  “红绿”混搭“新国十条”


  4月,注定了它全球意义上不平凡的30天:希腊危机,美国漏油,波兰坠机,中国地震,真的快2012了。还有什么能让灾难中的地球人高兴一些呢?对于中国人来说,刚刚公布的经济数据和近两周来的大盘走势可谓“雪上加霜”。


  11日,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公布的4月主要经济数据中,最为抢眼,也最具代表民生经济指数的当属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其同比上涨2.8%的红色结果,让所有人第一反应便是:不会“通胀又来袭了吧?”;对于股市资本市场而言,“绿意盎然”的满盘走跌,更让散户投资者胆战心惊,从4月15日到本月10日,17个交易日,上证指数迎来了14.82%的跌幅,从3100点上方回落到2700点下方,下跌了近400余点。


  外界评述,有人认为股市的本轮震荡下跌,源于欧洲市场债务危机的利空消息;也有专家认为,周期性的投资环境调整时期应理智对待;同时有学者总结,正是受到国外原油期货等大宗商品价格走跌,以及人民币被迫升值的压力影响,中国股市的“后周期效应”才在一个月内凸现。无论哪家有理,在这个多事的4月,我们不能忽略一个绝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新国十条”颁布。


  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俗称“新国十条”。其主要目的是打压房地产市场中的“炒房”现象,并以政府调控的方式保障低收入家庭、供应紧张的地区实现房屋分配的最大有效合理化。一时间国际社会反响剧烈,更多的观点认为这是政府出击房地产市场最致命的一拳,蝴蝶翅膀的震动定会在资本金融投资领域掀起不小的波澜;当然也有观点评价,这是中国政府“以退为进”保护房地产的最佳手段,因为暂时的限制和毁灭遮住了人们看清事实真相的视线,背后的泡沫才是酝酿已久的巨大灾难。


  细分市场“囧态”百出在分析了眼球数据和爆炸性事件后,我们还是需要从中观经济层面剖析中国1-3月的市场动态。因为,有时细分经济领域的小角度变化才预示了后市发展的可能。


  数据显示,2010年1-3月,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较去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数据背后解读:内需仍是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而外需作用近年来也在稳步提升。内需中,居民正常消费贡献率始终呈平稳态势发展,资本资产投资贡献率仍拔得头筹,占比最高。


  在货币供应和银行贷款方面,今年一季度货币供应量增速高位回落,新增贷款同比减少。截至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5.0万亿元,同比增长22.5%。国内各大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总额约42.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6万亿元,但同比少增2.0万亿元。这自然让我们联想到价格由货币供给的经济学常识:当货币增加,假设实体经济发展迟缓,供给跟不上需求节奏,往往就会引发价格上涨的社会问题。因此接下来,我们需要密切关注上述两因素的发展变化。


  此外,2010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5320亿元,同比增长25.6%,但较上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三产业投资成为生力军,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高达35.1%。由此可见:支柱型产业建设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始终稳固,其经济贡献率成为生产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那些建设型产业链行业而言,随着人们对固定资产投资热情的不断升温,也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大胆预见:在“新国十条”出台后,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恐将大幅缩水。


  零售业方面,今年1-3月,我国主要类别商品零售额增速明显加快。其中,食品、服装、家用电器成为拉动零售市场整体回升的领头羊。受低温雨雪等天气因素影响,一季度蔬菜价格远远超过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水平,同比增速达47.7%;而受猪肉市场供大于求和猪肉疫情等影响,一季度百家大型零售企业肉类零售额累计增速为7.5%,低于去年同期4.6个百分点。这正印证了与民生相关零售类产品“刚性需求”的市场特点,也正鉴于此,我们更需警惕通货膨胀脚步的日益逼近。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大宗商品与进出口的微妙联动。以原油为例:今年3月底至4月初,国际油价曾连续6个交易日上行,一度涨至86.84美元,但依旧疲弱的能源需求并不能支撑85美元的油价,连续四个交易日自由落体。4月27日,中国商务部发布《2010年春季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报告认为,2010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或将继续呈上行态势,而我国继续维持稳定的进口促进政策。由此可见:尽管背靠国家经济市场回暖的大树,但后期动力不足、保护主义加深,以及原料成本上涨、招工难的现实,仍成为中国在对外贸易上的绊脚石。


  “加息”事实呼之欲出5月11日,在国家发布4月份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后,尽管CPI涨幅已在预期之内,但对于CPI创出2010年以来新高的事实,市场仍不能接受,同时对于下一步紧缩调控的预期加剧。


  国内股市,金融、地产股出现恐慌性抛盘,上证指数收盘2647.57点,跌幅为1.90%。中国股市的大幅下跌,与5月10日的国际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由于欧盟和IMF推出一项总额7500亿欧元的救助方案,美欧日央行也联手推出稳定欧元的措施,解除了投资者对希腊面临债务违约的短期忧虑,10日欧美股市大涨,道指上涨3.9%,伦敦、法兰克福、巴黎股市涨幅均超过5%。不过,外围市场的反弹并没有对国内股市形成影响,国内股市仍然沿续了下滑的轨迹。


  很显然,国内市场对未来通胀的预期很不乐观,对紧缩政策的预期日渐浓厚,已经主导了国内市场的情绪。这一点在央行10日公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得到印证,并对国内通胀给予特别关注。由此分析得出:在政策主导经济的国内市场,当前以紧缩为主的政策环境,估计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影响资本市场的走势。在国外金融学专家看来,中国本轮加息窗口期最快在二季度末到来。


  后续2010年就这样已经走过了4个月。虽然灾难与惊喜并行,但我们更多期待看到的是拨开金融危机迷雾,重振市场信心的全球经济厚积薄发。社会发展的“螺旋型上升曲线”也同样适用于经济学,其中反复曲折的政策变化和上下跳跃的经济数据,正是记录了这段历史的点点滴滴,警示后人引以为戒。

上一篇:钢市再跌 武钢6月价格平盘

下一篇:人民币升值困惑:出口受损 铁矿石进口收益

广告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