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最热门的莫过于南非世界杯足球赛。
足球和房地产本无关联。如果非要扯在一起,本周(6月12—18日)还真有新闻能将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扯上关系。
北京商报17日报道说,北京朝阳某项目,因老板酷爱看世界杯,所以宣布世界杯期间,员工可以放假看世界杯。
一听还真新鲜,老板爱看世界杯所以给员工放假,这种老板天下少有。360行,估计哪个行当都不少酷爱世界杯的老板,为何单单房地产开发商给员工放假看足球?
恐怕,放假看球是假,在行业行情不好时,借此之名削减成本才是真。
综合媒体报道来看,本周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和统计数据似乎都在预兆着房地产行业的“世界杯”正在上演。
第一悲是说的端午节北京的成交量。二手房方面,签约量为113套,这个数字是去年端午节假期二手房成交量的将近五分之一(508套),如果说09年的市场太多疯狂,不具有可比性的话,今年五一三天假期签约689套,还不到六分之一。
新房方面更是有些惨烈。商品住宅总签约量仅为171套,相比五一劳动节小长假,下跌幅度达到72.5%,商品房现房签约量仅为3套。而截至到昨天,北京市全市未签约现房为175046套,其中住宅套数为30857套。
第二悲是关于夏季房展会。根据媒体报道,展会主办方宣布,今年国贸夏季房展的票价由去年的10元降至2元,其中一半还将捐赠给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也就是说,门票收入仅有一块钱落入主办方腰包。
在市场观望情绪渐浓,商品房陷入冰点的时候,降低门槛吸引人流,应该是夏季房展会营销的唯一手段。
从参展项目来看,转向也非常明显。北京项目占国内参展项目总量的22%,以主打休闲宜居的地产项目为参展主力,另外全国80余个国内外优质休闲度假地产项目参展。
商品房住宅项目减少,同样说明开发商的心态。几天卖不出去一套,加上传统的销售淡季,这个时候让开发商花钱去冷清的房展会上吆喝,也不太现实。
第三条悲还是来源一组数据。央行营业管理部13日公布的北京市金融数据显示,5月份金融机构个人住房本外币贷款增加43.2亿元,环比大幅下降46%。相比而言,新建住房的贷款增速下降得比二手房更快,在4月份,新建住房贷款增量占总增量的48%,而在5月份,新建住房贷款增量占比下降到24.7%。
究其原因,一个是因为买商品房的少了,自然房贷量减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全款买房的多了,这些人属于二套房和三套房贷款受到限制的人群,但是改善性的住房需求仍然存在,用手中的现金付全款成了他们在新政下不得不选择的一种方式。
上面说的这三条新闻,简单说起来就一件事儿,就是房地产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带来了什么,一个是开发商,已经似乎不怎么积极去吆喝卖房子了,为什么不积极?因为反正卖不出好价钱,那就等等,与其贱卖,不如过一段时间再看,兴许还能涨上去。
另外一方面是银行,房贷业务的减少,对银行的业绩有着显著的影响。中国房地产业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说了,一旦陷入需求萎缩,金融风险将更加明显,市场会进一步萎缩。
既然商品房成交量影响如此之大,那么该怎么解决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开发商主动降价促销。
当下房地产市场的现状是,房屋买卖双方特别是卖方在同政府进行理性预期的坚韧博弈。
博弈什么?买方,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客一直是房地产行业内闻风而动的人群,对他们影响最为重要的是政府的政策,政策的风吹草动他们最为敏感。那么,他们的博弈就在于等待政策的变数出现。
卖方,实际上也在等待政策的变化,他们不但根据以往的经验耐心等待,而且在等待中发挥积极的影响作用。
唯一的着力点停留在政策之上,那么,政策究竟还会怎么走?经过这一轮的紧密的调控,打击市场投机性购房是重点的调控对象,一些列的组合拳指向也很明确,而且或许会动用一直心存顾忌的房产税作为重要手腕,政府的决心毋庸置疑。
那么,最好的状态就是仍在观望的投资者离场,开发商降价促销,房价回到合理的价格区间,由刚性需求支撑的市场才是健康的市场,也是各方调控最乐意看到的结果。
在国内房地产市场“悲剧”不断的情形之下,大洋彼岸的美国传出来的悲剧更为惨烈。
6月16号,美国两大抵押贷款巨头房地美和房利美接到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的指令,将在7月8日正式从纽交所退市。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为了挽救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贷款担保公司,已经累计投入了1450亿美元。
有分析认为,两房退市是美国改革深入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拟定两房未来的职能,以及融资渠道。两家公司有可能不会再以赢利作为最终目标,将在强大的监督体制之下,重新负起为房地产市场融资的重任。最终由新的机构取代两房。
这样看来,这些悲剧应该是通往喜剧之路的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