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无果而终的铁矿石谈判标志着旧的谈判机制的瓦解,中方率先提出“中国模式”加以应对。分析师认为,实现中国模式关键在于供求关系转换。
先破而后立,延续多年的铁矿石谈判机制逐步瓦解,探索新的可行方案成了双方博弈的焦点。虽然双方声称09年铁矿石谈判仍在继续,事实上09的铁矿石谈判已失去其实质意义,延续多年的谈判机制进一步瓦解,全球铁矿石市场陷入动荡时期。随着四季度的来临,2010年度的铁矿石谈判即将展开,经历过09年漫长谈判之后新的判极有可能不同于往年。原先的首发价谈判规则证明并不再适合当前形势,作出一定调整符合正确的发展方向。双方都希望在2010年的铁矿石谈判上寻求进一步的突破,但修改谈判规则并不是由一方决定的,其前提则是秉承共赢互利的谈判原则。
针对即将展开2010至2011年度铁矿石谈判,中钢协率先推出铁矿石谈判“中国模式”。第一,由于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是企业的会计年度,且矿价波动对钢材成本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到年度报表,因此改变此前每年4月1日到次年3月31日的结算周期,新的结算周期定为自1月1日至12月31日,符合中国国情;第二,为了规范铁矿石市场秩序,整顿中国钢铁行业,全国需实行一个价格,即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铁矿石品类、不同的质量、不同的矿山企业确定一个铁矿石离岸价格,不能再分长协矿价和现货矿价。一旦确定,所有跟中国钢铁企业签订协议的供货商都要实行这一个价格,避免了因不同的价格导致的倒卖铁矿石现象,维护中国钢铁业的健康发展;第三,中国占据了全球铁矿石贸易的50%的份额,是铁矿石消费的中坚力量,在铁矿石谈判中理应拥有话语权。按照共赢互利原则,长协矿实现量价互动,进口量大价格应当从优。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提出该谈判模式基于未来几年国际铁矿石市场年将呈现供大于求的预期,市场将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显而易见,全球经济的放缓使得全球钢铁产量大幅萎缩,进而降低了铁矿石的需求量,为此09至10年的长协价出现了数年来的首次回落,铁矿石面临过剩局面。供给与需求的天平偏向买方市场的时候,占据铁矿石最大消费量的中国自然希望抓住这个机会增加中方在铁矿石谈判中的话语权。中钢协认为,中国已经超量进口铁矿石了,不可能继续往上涨,再考虑到政府刺激举措提振作用日渐衰退,2010年中国钢铁需求增长将会下降至5%,铁矿石将面临更加过剩的局面。数据显示,目前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在8亿多吨,西澳大利亚大学商学院商业学教授MalcolmRichmon在研讨会上预测,根据主要矿山公司的扩产计划预测,2010年全球铁矿石产能供应过剩将达到3亿至4亿吨。供需宽松局面成为矿山的主要压力,也是中方能否实现“中国模式”的主要筹码。
世华分析师认为,“中国模式”的实现仍然面临供给垄断的阻力。有增无减的铁矿石进口量使得中国对三大矿山依赖性更强,削弱了中方的议价权。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国铁矿石进口继续攀升,占据了全球铁矿石消费量的50%的中国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铁矿石消费重要增长点。09年9月份进口铁矿石6,455万吨,创单月最高纪录,同比增长64.67%,1至9月份合计进口46,936万吨,累计增长35.7%。换言之,中方能否获得足够的话语权最大顾虑在于中国钢企能够获取稳定的铁矿石资源供应,降低对三大矿山的依赖度。可是在当前铁矿石高度垄断的现状下,中方面对的困难不言而喻。更加不利的是,国际钢协认为经济复苏带动2010年世界钢铁需求将增长9.2%,且高盛、美林证券、瑞银、摩根大通等国际投行皆跳出来附和,纷纷预测2010年全球铁矿石长期协议供货价格可能出现10%至20%的涨幅,冲淡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供需宽松因素,中方希望获得有力的局面的困难加大。
为此,中钢协更愿意尽早展开谈判以便取得先机,但是三大矿山更愿意拖后,期待经济回稳增加谈判的筹码。三大矿山不约而同的缺席在青岛召开铁矿石谈判“热身会”,并不急于达成协议的态度充分验证了业内的看法。鉴于以上分析,实现“中国模式”任重而道远,2010至2011年度的铁矿石谈判将会更加曲折,面临更加不确定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