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成都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成都分站 >> 钢厂资讯

寒冬中挣扎钢铁业 噩梦正向下半年延续

来源: 编辑:薇薇 2012年9月8日 9:08:00 打印

  寒意依旧,上半年大中型钢企单月亏损的噩梦正向下半年延续……

  9月3日,中钢协人士表示,我国粗钢的绝对消费量已经出现下降,钢价连续下跌后,8月全行业亏损情况更加严重,目前钢价已经处于“崩盘”状态。这一状态在钢铁业35家上市公司的中报中也得了印证,其中,17家企业上半年共亏损9.2亿元。

  “钢铁企业亏损的加剧在意料之中,因为钢材市场在进入下半年之后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进一步恶化,最为明显的一点是钢价跌势加快。”分析师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钢价自4月中旬下跌至今已经超过4个月,且跌势在进入7月份之后加快。

  继7月钢价大跌300元/吨之后,8月钢价继续下滑130元/吨,目前西本指数报在3590元/吨,这已经降至2009年12月水平,创下32个月新低。从去年9月高点下跌至今跌幅达到25%,尽管跌幅并不是史上最高,但从时间而言却已经创下史上最长下跌周期。

  与此同时,进入下半年铁矿石等原料价格快速回落,“原料毕竟有一定采购周期,尤其是对大中型钢铁企业,已成为钢铁生产企业亏损加剧的另一大因素。”分析师分析称。

  “由于亏损严重,8月份以来很多钢厂增加了检修密度,不过,高炉的检修尚未向轧线传导,钢铁企业整体的减产幅度仍低于预期。”河北天柱钢铁集团一负责人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表示。

  该负责人的说法也得到了中钢协的最新统计数据的应验,8月中旬重点大中型企业粗钢日均产量为158.03万吨,旬环比下降2.48%;预估全国粗钢日均产量为193.04万吨,旬环比下降2.01%,旬产量数据环比虽略有下降,但仍然在190万吨以上的高位;而同期的重点钢企库存量则再创历史新高。8月中旬,重点钢铁企业钢材库存1249万吨,比8月上旬上升了0.67%。

  “总体看来,在未来,钢价上行是否继续走低是一个难以捉摸的问题,迄今为止,钢价暂时还没有恢复的迹象,其‘跌跌不休’的趋势还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分析师分析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钢价可能还没有触底,不排除后期钢价还有下跌的可能,未来的钢价或许面临着比现在“崩溃”状态更严重的局面。

  加之,钢材的去库存化依旧是一个老问题,库存化高企仍然困扰着很多钢企。如今的钢贸商都意识到库存之弊,现在几乎是需要卖多少,就向钢厂进多少货,从而使钢材的库存问题都集中在了钢厂。

  中钢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相关数据也显示,17家上市钢铁企业的存货总量从71.5亿元膨胀到79.8亿元。可见库存消化压力仍在增长,去库存化的问题一日不解决,那么钢价就没有上行的可能,按照市场的供求关系,供应量很大,势必影响产品价格。

  分析师认为,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钢厂减产力度不大,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房地产新开项目不多,9月份钢铁行业还将面临一个最大的考验,就是集中还款期;每年的3月和9月都是钢铁行业向银行集中还贷的时间节点,今年的情况十分不容乐观。

  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钢材价格接连下跌,库存不断高攀,行业亏损面继续加大,又恰逢银行“逼债”。

  中国最大国有钢铁企业之一首钢的老总王青海表示,导致钢材需求增长放缓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他在1日于北京举行的一场会议中表示:“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政府正在积极降低经济增速,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空间。”

  经济结构调整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王青海将钢铁行业的前景总结为“巨大的产能、惨淡的市场、微薄的利润”。

  在这一样惨淡的行情下,钢铁行业上游的铁矿石价格也在过去几周显著下跌,其导火索是银行贷款政策因钢价持续下跌而收紧,导致交易商们因无法获得贷款展期而被迫在市场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出售储备。今年早些时候银监会局曾就钢铁企业贷款规模较大向银行发出了警告,之前钢铁企业可将钢材作为抵押品获得贷款。

  “以上限制措施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位钢铁行业分析表示,一些独立铁矿石交易商因为无法获得贷款,被迫按每吨亏损50至60美元的价格清理库存。他补充称:“如果你按照现行市场价格考察铁矿石交易商的财务状况,没有破产的交易商可能不多。”今年以来的绝大多数时间,中国港口铁矿石库存始终在历史最高水平附近盘旋,但该分析师也表示,随着存货调整的进行,中国国内的铁矿石储备规模正在开始下降。

  同样,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绝望的境地还有钢材交易商们。河北一家大型钢铁贸易公司的负责人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根本就没有需求。眼下的情形远比2008年上一次经济下行时恶劣。2008年至少还有买家来找你谈,而现在则没有买家。”

  如今他们必须尝试任何可能的办法卖出手里的钢材,即使是导致亏损。“如果我们不卖,亏损会更大。”上述负责人无奈道。

  更令他担忧的是,为了打开销售渠道,全国很多钢厂都加大了直供比例。比如韶钢松山就与中铁物贸有限责任公司及其深圳分公司签订了35万吨建筑钢材直供合同,而宝钢70%以上的产品已经直接销售给大型制造企业,马钢的直销比例也超过50%。

  “在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很多钢厂尤其是一些以生产板材为主的钢厂,正在下大力气开发下游终端用户,以更好地保证自己的订单,这无疑将挤占贸易商的生存空间,甚至将导致贸易商群体逐渐萎缩,被迫转型、转行。”分析师指出。

  在采访中本报记者发现,经过几个月的钢市下滑煎熬,一些钢贸商已经退出了市场,而另一些钢贸商则在向加工服务领域渗透,希望改变此前单一的赚差价盈利模式。一些福建籍在京的钢贸商们已开始考虑参股上游民营钢企,河北唐山便是他们重点关注的地区之一。

  “就当前的市场形势而言,钢铁贸易商面临洗牌的局面不可避免。”研究人士分析预计,要想维持市场地位和份额,贸易商关键还是要做好自身的升级,一是要做好服务,提高在核心业务上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二是要注重渠道建设,与终端用户、客户群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显然,由于寒冬的困扰整个钢铁产业链上的企业的生存环境已是越来越恶劣,与之相伴的是这条产业链上的企业的兴衰,或许,它们会因此次钢价的“崩盘”而走向倒闭,但是从危机中可看到一些转型的生机,钢铁行业的新格局或许因此而渐渐成型。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广告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