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的工业节能目标正在博弈之中。
近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全国工业系统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公开表示,“十二五”节能减碳目标为,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比“十一五”末降低20%左右、20%以上。
“这里提的目标是一个不确切的目标,具体目标工信部还在和发改委进行沟通。”一位节能领域的资深专家对本报记者透露,“目前,工信部希望定在20%,而发改委则希望定在23%,最终将由国务院来敲定。”
该专家进一步指出,无论是年初提的16%和18%,还是现在提的20%或23%,都难以简单判断其是高是低,这主要取决于未来五年结构调整的力度,但从今年前三个季度节能目标未能完成的状况来看,工业节能难度不小。
三个版本
本报记者获悉,在苗圩部长提出的20%左右目标之前,工信部曾经传出过两个版本。
在去年12月25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时任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工业节能目标定为16%左右。
第二个版本出现在三个月之后,在3月28日召开的全国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会议上,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提出“十二五”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初定比2010年降低18%。
“工业节能目标从16%、18%到现在的20%左右,一直在提高,表明工信部之前的目标定得偏低,那么低的目标对国家实现16%的节能目标完成非常不利。”一位地方经信委系统的官员对记者表示。
该官员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第一次将节能目标分解到工业、建筑和交通领域,这一指标对相应领域主管的部长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而工业作为挑大梁的领域,其节能任务压力很大,所以工信部对目标的确定十分谨慎。
记者了解到,工信部实际上希望节能目标定在20%,但发改委则认为这一目标偏保守,应该提高到23%。“之所以出现这种区别,在于大家对未来结构调整的预期有所不同。”前述节能专家对本报分析。
在他看来,工业节能的目标肯定要高于全国水平,至于高多少还要依赖其他很多因素,才能做出判断,比如三产结构的调整幅度有多大,又如工业之外的建筑、交通、农业和公共机构等主要用能部门节能任务完成的状况。
“工业作为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重点领域,应发挥节能减排主体责任,对指标应该有更高要求,如果指标过低,约束力不够,难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表示。
扭转经济重型化趋势
尽管“十二五”工业节能的目标还未最后敲定,但实现难度显然在加大。
苗圩公开表示,“十二五”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更趋强化,工业节能的任务比“十一五”更重。
公开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年均下降5.8%,实现节能量7.5亿吨标准煤,以年均6.98%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1.57%的工业增长。
根据全国人大财经委的调研发现,“十一五”期间的工业节能的问题主要是依赖技术节能,而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几乎是负贡献。“这就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扭转经济结构重型化的趋势,提高结构节能的贡献率。”前述节能专家表示。
记者发现,由于高耗能行业增长很快,今年工业节能形势不容乐观。工信部负责人公开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56%,这与前三个季度要完成3.4%的规划目标相差较大,实现全年完成4.5%的目标难度很大。
“今年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大干快上势头不减,都在急着上项目,因此能耗会出现一定的反弹。”前述专家对记者分析,“工信部应加大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抑制高耗能产业的增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接下来节能目标的完成。”
本报获悉,“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在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1万吨以上的企业中筛选1万家企业,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