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成都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成都分站 >> 本地资讯 >> 钢市起风声 谁是幕后老鬼?

钢市起风声 谁是幕后老鬼?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管理员 2010年06月30日 14:33:20 打印

导读: “面对钢价大涨大跌,猜疑四起,“庄家论”一时在业内“风声”雀起。诡异的行情背后究竟谁在操纵钢价是庄家?还是内鬼? ”

 编者按:钢材市场正在历经一场血与火的严峻考验。

  面对钢价大涨大跌,形势纷繁复杂。在市场变化莫测的前景下,钢铁企业和钢贸商一同陷入了阴霾之中。随着猜疑四起,“庄家论”一时在业内“风声”雀起。诡异的行情背后究竟谁在操纵钢价?是庄家还是内鬼?

  迷雾重重下,钢市异常低迷让业内人士心生疑窦。

  本期记者带着这一问题,深入一线市场,暗访明察,试图揭开这藏于其中的鲜为人知秘密。

  “风声”之调查:

  诡异的钢市行情 市场价格还在下降。

  炎热的夏日,并没有给钢材市场带来任何暖意,反而随着建筑旺季的到来,市场“跌跌不休”。在这种纷繁变化中,业内猜疑纷纷。钢市的旺季不旺,连连下跌,是否有幕后黑手在推波助澜?

  一时间,市场人心更乱,前景更加迷茫——

  市场行情如密码

  “今年的行情太令人不可琢磨了”。从今年4月中旬以后,钢材价格就今天30元、明天50元地往下掉,一直到现在,“像是有什么人在背后操作,若是心脏不好,我们早就撑不住了。”

  在辽宁沈阳一家钢材市场上,经销商老赵对记者大倒苦水。“建筑旺季到来,市场依然没有好转的迹象,贸易商心态悲凉。下游建筑工地多持观望态度,采购不积极,多数地区现货价格继续下跌。”

  钢材市场现状与当下的天气形成鲜明的对比。

  老赵对记者娓娓道来:去年年底,老赵听同行说,年后钢价会有个好价钱,就进了些货,没想到,货没出完,行情就跌了。“这一把,我们就赔了三百多万。”

  开了春,矿石行情一再推高,业内又在猜测着行情,认为成本上升了,价格还得上来,为了挽回损失,老赵又囤了一批货,但没等正式签订供货协议,价格就又掉下来了。

  现在,老赵对于进不进货处于两难,不进货,市场上的客户难以保住,进货吧,又怕价格再跌再被套住。“我们总是跟不上节奏,对于价格的判断总是慢了半拍,行情也像是中了邪,总是赶不对付,是不是有庄家在控制着,我们摸不准。”

  价格由几天前的暴涨,瞬间就止涨下跌,甚至是非理性的暴跌,一天跌三四次,跌幅一二百。“这种日子不是经历过历练的钢贸商谁能受得了?”“我们是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市场上,流通商陷入恐惧和迷茫中。

  进入5月下旬以来,除冷轧外的各种钢材品种毛利均进入了负值区域,其中螺纹钢的亏损水平已经超过了每吨200元。“螺纹钢产量比例较高的钢厂已经出现了亏损。”一流通商对记者说。

  “行情太无常了,跟着专家走赔钱,跟着同行走也赔钱,简直是找不着方向了,是不是背后有庄家在操纵吧。”钢贸商老张一直在试图破译其中的密码,供求论、成本论、资金论,但是这些仍难以预测行情。

  钢价的大涨大跌很难预计和解释,“庄家说”开始在业内流传。一些钢贸商认为“市场上有庄家”,是庄家在操纵钢价。老张也觉得市场操纵在某些人手里。

  行情依旧胶着

  眼下半年时间已过,后期钢材市场行情又将如何演绎?“总体来看,今年后半年,市场行情应该是处于震荡的态势,而且又要恢复到2009年3~6月份那个时期,那么这种情况会是一种胶着状态。”长期从事钢材市场调研的业内人士如是说。

  市场价格低迷下,钢铁生产企业和钢材流通商日子都很不好过,尤其是钢铁生产企业,“按目前成本计算,市场价格和出厂价格倒挂,一吨亏损在二百元左右。”河北敬业集团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如果这种严重倒挂现象继续发展下去,那么工厂就会严重亏损,这种亏损,就会打压产量。企业必然回归于市场,屈从于市场,“宝钢的降价就是一种屈从市场、贴近市场的反映。”河北钢铁集团石钢公司一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这位工作人员继而分析认为,生产企业打压产量,对主要的钢铁上一层的产品压力也较大,比如说矿产、焦炭、煤炭、硅锰合金,主要原材料都会受到打压,打压上游那些原材料,也会降价。“这是一种来回的拉锯战,在这种胶着状态下,对大家都没有好处,外矿的进口商都会赔钱。”“钢铁形势总体来说仍处于下滑态势。”与上述持震荡观点不同,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负责人对记者分析,在第一季度1~4月份整体钢铁形势是上升增长,从国际上国内上都是,价格都上去了。但就目前来说,从4月底,5月初开始,国际上钢铁价格就在下滑,“上升到顶点以后,就处于下滑趋势。”这种趋势会一直延续到今年年底。至于跌到什么程度也难预料。这位人士分析。“2010年后半年的总体形势应该是低位徘徊震荡,市场就怕这一点。”河北省一家钢材市场上的流通商对记者分析,生产企业不能再一直释放产能,还有,房地产市场低迷,对钢材市场也形成压力;出口退税政策实施,资源回流到国内市场,对于价格又是一个打压,所以说,后半年,企业和流通商都将处于一种煎熬的状态。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在钢价连续下跌一个月后我国钢铁产量终于开始下跌,5月国内日均产量减少2万吨至180.5万吨。目前,主要是华北一些小钢厂在减产限产,大型钢厂限产意愿尚不强烈,他们主要是通过安排检修的方式来度过这段时期。“尽管目前钢价下跌严重,逼近甚至超过成本线,但设备停下来的损失可能更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钢厂人士对记者说。

  市场迷惑不解

  市场低迷,传言益盛。传言背后的影响越来越大,在钢价越来越偏离正常轨道的背景下,似乎背后真有庄家在操纵。长期以来,我国钢铁贸易商鱼龙混杂,有些人投机严重,助长了这种气氛。业内人士切中要害地说,钢价上涨时,纷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钢价下跌时,又纷纷降价,打价格战。助长了杀跌之风,畸形引导了市场。不但如此,由于准入门槛低,企业人员参差不齐,行业里行规行约欠缺,自我约束机制差。

  不仅如此,钢厂在价格上扬时囤库捂盘,价格下跌时又强压强卖,流通商无不心生怒怨,价格一有风吹草动便各自只顾各自利益,不为产业链的上下游分担任何风险。

  为什么钢市价格会频频出现如此大幅度的波动?为此,市场一时陷入迷惑不解。“这也是我们一直琢磨不透的事情”,上海亘兴物资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升日前告诉本报记者,或许是供需关系,抑或是市场真有金融炒家。

  有着不同观点的西安钢材市场一位未具名流通商认为,“目前的市场价格极可能是受到股市、房地产、期货、钢厂、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那么,钢价一度低迷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或许正如业内所述,是该寻找幕后原因的时候了。

  “风声”之溯源:

  谁是幕后“老鬼”?

  面临钢价大涨大跌,“庄家”是偏爱助长杀跌的钢老大,还是善于疯狂投机的金融炒家,抑或是频受打击的钢贸老板……

  面临钢价大涨大跌,“庄家论”一时在业内风声雀起。

  钢价屡屡上演“过山车式”行情,其背后定有庄家在操作。市场人士认为,“他们凭借着雄厚资金正在搅浑着这片原本平静的水”。

  是偏爱助长杀跌的钢老大,还是善于疯狂投机的金融炒家,抑或是频受打击的钢贸老板……它就像哥德巴赫猜想一样令人琢磨不透,而躲在诡异行情背后的幕后推手究竟是谁?

  一场“风声”过后,庄家或内鬼定将原形暴露。

  期货之祸?

  人们不难想到,自我国上市钢材期货以后,“钢材”便被赋予了金融属性。期钢价格的波动一度影响了市场现货价的起伏。

  “长时期钢价信息不透明的弊端也由此被击破”。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快速应用与发展,传统依靠“赚取差价”的钢铁贸易赢利模式宣布告终,市场透明度提高的同时,也引来了金融炒家的纷纷垂涎。

  “现在的钢价早已偏离供需关系的轨道”。

  有着二十年冶金研究经验的上海真意钢铁实业有限公司销售主管曹跃钢认为,事实上,钢材期货的推出并非像我们预期的那么理想,它在引领未来价格走势的同时难免会有为人所用的时候。

  上海期货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6月23日螺纹钢主力合约价格低位震荡,尾盘以1.52%的幅度收跌至4080元/吨。其中,螺纹1007合约(21日~27日)周开盘价为4005元/吨,而螺纹1008合约为3990元/吨。

  市场预期不乐观,尽管受大环境影响,但不排除最近期货市场存在着“庄家”操作,上海宁金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理吴井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相对于其他期货品种,螺纹钢和线材的走势相对极显低迷,目前也只有钢材期货的多头氛围没有得到宣泄。

  据了解,去年11月27日,螺纹钢1005合约一日跌幅竟高达226元/吨,被业内称为“黑色星期五”。

  跌幅如此之大,不乏引起业内无限猜疑。

  例如原油价格,在过去两年中,从每桶91美元一路狂飙至147.24美元,最后又一度跌破38美元。“这是有史以来未曾出现过的一次疯狂之旅”,中信建投期货分析师李彦向本报记者这样描述,可以说,当时油价的大跌已经撕破华尔街神话的冰山一角。

  尽管金融海啸的暴虐已使得期货市场不再风平浪静,然而截断其救命链条的罪魁祸首并非一浪高过一浪的危机冲击,而是华尔街金融炒家们的“阴谋论”。

  今天钢价同样走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跨越?它的轨迹背后又是谁的“算盘”?分析师补充说,原油与钢材期货市场有着类似的命运,尽管期钢刚刚上市,还无法具有原油的强烈吸引力。但他们同属大宗期货商品,无时不凸显着其“庄家效应”。

  但在钢价持续下挫的背后,业内更多的担心是“内鬼”。

  厂商斗法?

  近段时间以来,钢厂和贸易商的日子都不好过,在不断博弈中维护着各自的利益。

  吴井泉认为,此次钢价陷入低迷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钢厂继续大幅生产,并转嫁给流通商,以致市场库存进一步挤压,价格难以反弹;另一方面,备受冲击的钢铁流通商为争得最后一线希望,赢得更多的钢厂补差来弥补钢价下跌带来的巨幅亏损,借机也开始顺势而为。

  在这个微利生存的时代,“钢厂和贸易商甚至可以为每吨钢材10元的涨跌幅度打破头”,李彦这样描述。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HRB335钢筋报价继续维持在 3860元 /吨;优质品螺纹钢椎18~25mm规格售价报在3860元/吨;三级螺纹钢 椎16~25mm规格保持在3950~4020元/吨。尤其近半月来,多家钢铁贸易企业网站挂出了螺纹钢3750元/吨的报价。但当本报记者致电过去得到最多的答复竟是,“现在我们这里不出货”或者“目前公司没货源”等。

  “这是钢贸企业玩的一种小伎俩”,一位未具名钢厂销售代表告诉本报记者说,其实他们就是在“砸行情”。

  而对此有着不同观点的上海跃琪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岑健感叹道,主要还是钢厂“钢老大”地位的缘故。钢厂从来都是利润源头的实质控制方,从钢厂出厂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对比来看,出厂价格基本上都是100%高于市场价格,“钢价倒挂”现象已超出了所有人能够想像的范围。

  显然,引发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仍是“长期以来困扰行业发展的不合理厂商关系”。

  分析师表示,按照此前市场运行的一贯逻辑,钢厂与流通代理商签订代理协议后,可以任意修改与代理商之间的合作协议,可以增加其代理量、也可以削减其代理量及任意上调其结算价格,如此使得钢铁生产企业养成了“并不在意原材料成本有多高、市场价格有多差的习惯”,因为成本总是能够转嫁出去。

  当然,上述做法也同样造成了国内钢厂在生产计划上的盲目生产。上海市工商联钢贸商会战略与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任庆平日前告诉本报记者,“国内钢铁产能上演无序增长将成为当前的直接表现”。

  谁是“内鬼”?或许这一厂商关系才是背后真正的隐患

  关于多年来的厂商关系,业内也不停刮起认同“风声”。

  “目前厂商关系还算稳固,起码相对比较稳定”,上海亘兴物质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升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出于各种考虑,钢厂补差也算及时。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种代理关系也符合当前我国的特殊国情。

  不过,他强调,“这种传统的厂商关系,定然会给市场带来价格倒挂,这是一件很无奈的事,希望相关部门尽快探索并创新这一模式。”未来钢铁业发展定将是“渠道为王”的时代,钢厂就是做好品种研发及生产工作,大型贸易商演绎着流通角色,这一点,我们亦可从日韩等国的佣金式代理制中寻得可取经验。

  “风声”之观点:

  供需是主导

  每当钢价出现剧烈波动,市场里就会发出一种声音:“有庄家在操作”。

  如果时间能倒退的话,这顶市场操作者的帽子,肯定落在钢贸商头上。但事实证明,这样的说法似乎毫无依据。中国钢产量这么大,钢贸商又是如此分散,怎么可能聚集大量资金来操作、控制钢市。

  大家在指责钢贸商操作之时,笔者也意外发现一个相当有趣的现象,“每当几家钢厂在某地开个价格协调会,钢市价格马上变了脸。”这一背后究竟谁在“作怪”,业内有专家表示,“中国钢市这么大,钢贸商是当不了庄家的”。

  而至于谁在操纵市场,显然大家心知肚明,但又不说出口,以致最后不了了之。

  三年前,当钢价出现波动时,刚出现的中远期电子盘替代了钢贸商,充当着打压钢价的“罪魁祸首”。如今,钢价又趋下跌,谁是“钢市庄家”的话题再次涌现,难道这一轮真能揪出藏于背后的“老鬼”?看来未必。

  面对钢价频现大涨大跌,猜疑固然是情理之中。特别是在一个还不成熟的市场里,一些利益主体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总是想用自己的言行影响钢市,搞些无伤大雅的小动作,就如相互指责、要揪庄家等,其初衷往往是加快维稳钢市,所以这并不难让人理解。但理解不等于认同,更不等于会响起喝彩的掌声。

  因为毫无根据的指责,一定程度上起到的作用不会和谐,只能起到扰乱人心的结果。为什么这样说呢?在一个开放的市场,谁也不大可能当上“庄家”,在我国钢铁供应链中至今没有垄断企业,而且钢铁本身就是大宗商品,钢铁市场又与国际市场接轨,谁也没这么大实力坐上“庄家”位子。

  事实上,钢铁贸易商总希望有一个长期稳定的钢市,这是人心所向。但我们也要顺应市场调整。毫无争议,钢市就是一个市场,钢价的稳定是相对,“波动”才是市场永恒的主题。因此,我们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探寻钢价频频暴涨暴跌的本质原因上。

  按以往惯例,在钢价上扬时,我们都希望还有高价位在后面;在钢价下跌时,又总希望马上来个反转行情。愿望往往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有不尽人意之时。因为市场运行有着自身的轨迹,它并不受人的意志而改变。

  不难肯定的是,在开放、有政策指导的市场里,又没有垄断企业作祟,通常情况下是不会有庄家的。我们应该明白,期货市场的炒家并非是左右钢市价格的庄家,充其量就是个代表某利益主体的炒盘手,业内称之为“坐视商”。

  所谓坐视商,就是坐在电视机面前,看着市场行情波动,按照自我判断参与在线交易。坐视商是钢材产品加强金融属性后出现的新群体,他们手中握有大笔资金,转战在有机会通过钱滚钱又能赚得到钱的市场里,依靠自己的经验、知识和精到的计算,顺着行情趋势炒上一把,赚到钱后就再找赚钱机会。如果用一句话形象地形容坐视商的言行,可谓“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这样的坐视商不仅在钢市,而且在所有的期货和中远期合约交易的市场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是以赚钱为终极目标,不可能成为钢市的“庄家”。他们在行情波动时所能起到的作用,只能是推波助澜,而绝不能左右市场价格行情。庄家通常是由具相当实力的利益主体代表充任的,如果坐视商也能坐庄的话,那么比这些坐视商实力更强的钢铁企业又该在这个市场里充当怎样的角色呢?

  在已经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里,由于钢市不完善,钢铁企业一直拥有话语权,如今已不同往昔,但钢厂仍不愿轻易地放弃话语权,总是在一定时间段里出台新的出厂价,尽管这样的价格往往与市场倒挂。最近不少钢厂还是较大幅度地调低了出厂价,不是不想当钢市的庄家而是面对开放市场,显得力不从心。

  没有庄家的钢市,到底由谁说了算呢?显然,不是某一个利益主体,而是受市场需求主导。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市场需求旺不旺盛,或将是左右钢市行情走势的基本定律。

上一篇:6月30日华东市场盘点

下一篇:6月30日期钢午评:期钢盘整 后市仍不乐观

广告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