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成都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成都分站 >> 本地资讯 >> 铁矿石交易金融化渐近 三大矿山的指数化阴谋

铁矿石交易金融化渐近 三大矿山的指数化阴谋

来源:中国钢材网 编辑: 2010年04月13日 09:01:00 打印
   去年山东几家民企试图组建日照国际铁矿石交易中心,但被叫停

  随着力拓决定今后只签3个月以内的短期铁矿石供应合同,世界三大矿山已抱团推行季度定价。这个消息让国内钢厂沮丧,却让海外一些金融公司欣喜若狂。

  “这个月(4月)交易量可能会翻倍,从季度来看,增势非常明显。”新加坡交易所助理副总裁陈世亮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去年4月,新加坡交易所正式推出了TSL指数作为其全球首个铁矿石场外交易清算机制。在最开始的3个月,采用这一指数的交易量加起来不到100万吨。但随着去年下半年三大矿山发难推行短期化合约,TSL指数交易日渐活跃起来。

  在陈世亮看来,从年度定价到季度定价,到可能更为灵活的定价模式,这距离他期待已久的指数定价只差一步。铁矿石交易金融化已经势不可挡?

  这让中国钢铁企业和贸易商们感到惶恐。一旦施行指数定价,中国钢铁企业和贸易商将越来越难把控这个原本就已丧失话语权的市场。

  逐鹿铁矿石指数产品

  从2001年开始,必和必拓现任首席执行官高瑞斯(Marius Kloppers)就在公司内部提出,要改变一年一度的长协机制。

  所谓长协机制,就是全球几大钢铁企业与三大矿山公司每年进行一场谈判,谈判结果将作为翌年全年的交易价格。

  此后,野心勃勃的高瑞斯更进一步提出,要采用指数定价模式,即希望分享海运费的利益。

  高瑞斯的提议遭到中国等全球钢铁企业的反对。但是敏锐的金融商发现,机会来了。新加坡交易所率先行动起来。

  2009年4月27日,新加坡交易所推出了全球第一份铁矿石柜台交易掉期结算合同。起初,由于影响力很小,新加坡交易所的交易量很少。

  但是从去年7月开始,交易量增加,当月到了68.5万吨。到了今年3月,交易量就达到了138.6万吨。

  陈世亮告诉记者,在交易所进行清算的买卖双方,每手要支付12美元的清算费,一手为500吨。除了这些,新加坡交易所还可以收取一些经纪人的费用。

  相比于全球9亿吨铁矿石海运贸易量而言,上述交易量简直不值一提。但陈世亮相信,以后的交易量会越来越大。

  正是看好高瑞斯提出的指数定价未来可能胜利,伦敦和美国的金融商也随后加入对这个市场的争夺。

  在新加坡交易所推出铁矿石指数品种的第二个月,另一家英国老牌交易所伦敦清算所也宣布提供铁矿石掉期合约的清算服务。

  美国也不甘示弱,去年12月2日,美国洲际交易所(ICE)在普氏(Platts)铁矿石指数的基础上,推出已清算的场外铁矿石互换合约。

上一篇:二套房首付调查:北京多家银行称最低4成

下一篇:国土部拟周四公布各地供地计划 土地价环比下跌

广告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