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汶川大地震发生已近四年。这场巨灾后,四川全省投入近30亿元人民币,通过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建立应急避灾网络、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应急救援体系等措施,应对灾害能力已获全面提升。
四川省民政厅救灾处处长王绪恩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灾难,川人已经由最初单纯的“救灾”,转变为“防灾、减灾、备灾、救灾”的四“灾”意识。
据了解,四川全省共投资6.44亿元人民币,建设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202个,省、市、县、乡四级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将力争在2012年内实现互联互通;投资8.34亿元建成89个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基本形成了以“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为中心、市州物资储备库为骨干、县市区物资储备库为基础”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投资13.34亿元,在市、县城区和乡镇驻地建设避难场所89个。
王绪恩说,这些项目的建成和竣工,标志着四川应对灾害的硬件设施正在不断完善。除硬件外,“软件”水平也正在提高。四川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备灾及救灾的知识宣传,让更多的民众熟悉和掌握。此外,该省民政厅还组织了多期救灾人员能力培训班,仅去年培训人数就达1200人。王绪恩说,“我们的培训覆盖到了各个乡镇的民政干部,提高他们救灾能力,也培养他们灾害管理的意识。”
目前,《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修订进展顺利,已通过审议有望今年出台;并颁布实施《四川省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确定实施《四川地震安全工程》项目;12个市州政府颁布实施了防震减灾专项规划。
四川已有20个县级部门具备5分钟获取本区域3级以上地震参数、30分钟内获取灾情快速评估结果和群测群防网络汇总灾情的能力。一部分市州已提前完成了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
王绪恩认为,如今的四“灾”意识,与古语所说的“未雨绸缪”是同一个道理。“农村的群众改变以前的砖瓦结构,加上钢筋水泥,把房子建得更牢固,这就是他们的‘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