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年春天传来消息说,中国生产的钢材一度在印度和非洲的港口堆积如山,很少有人把它看成一个危险的信号。对于当时产能巨大且无处消化的中国钢铁生产厂商而言,只要有人把原本堆积在厂房里的存货运走就是帮了大忙,无论运到了哪里。
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钢铁公司都是这样想的。这促使中国钢铁业2014年的出口量最终刷新了历史记录,逼近1亿吨,相当于全球第二大粗钢生产国日本的整体产量。在中国经济减速的背景下,倾销“钢铁泡沫”的结果是导致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这将是中国钢铁业真正的灾难。
内销转出口
今年中国钢材出口扩大的趋势将会持续。河北钢铁集团唐山分公司称,12月将开始对拉美国家首次出口汽车钢板。同时,河北钢铁宣城分公司已于11月7日对日本首次出口硬线钢。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有可能引发贸易纠纷加剧。亚洲各国率先向中国发难。
韩国7月对中国钢筋启动了反倾销调查。由于中国钢材的大量流入,韩国钢材反而被挤出本国并充斥亚洲。
马来西亚随即从8月开始针对中韩的钢筋开展反倾销调查。印度和日本也着眼实施紧急进口限制的调查。
因从中国进口的钢铁量大涨四倍,印度考虑上调钢铁进口税,并在2天内作出决定。
日本神户钢铁公司(Kobe Steel)与韩国浦项制铁公司(Posco)曾在多个场合抱怨如洪水般涌入的低价中国钢材抢占了它们的市场份额。今年前10个月,类似调查案件多达19起,为有统计数据的1999年以来最多的一次。其中有11起针对中国钢材。
廉价的中国钢材
廉价的中国钢材对亚洲的钢铁产业构成挤压。
在东南亚市场上,中国生产商正以超低价格出售某些钢铁产品。其价格比韩国低40至50美元/吨,比日本低100美元/吨,这对当地客户构成巨大诱惑。中国钢材价格低廉不仅是因为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另一个优势在于钢铁生产的规模。
同时,中国钢铁制造商之间竞争激烈,使得他们不得不压缩利润,降低价格。中国钢铁行业目前产能严重过剩,一些地区的钢材已经跌到“白菜价”。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国内需求不振,中国钢企开始努力向国际市场寻求出路,试图通过出口来弥补国内市场的缺口。
这也意味着,虽然中国大多数钢铁主要出口到亚洲地区,但低价的连锁反应和全球的钢贸流通也让欧美感受到了压力。事实上,中国钢材正远销至美国,这直接导致该国9月份的钢铁进口量增长50%。投行瑞士信贷银行的分析表明,迄今为止,美国钢材价格还相对保持坚挺,但如果价格进一步下跌,对中国就可能出现更多抱怨。
次品成把柄
不过,大量以次充好的中国钢材已经触犯众怒。
中国含硼钢材的大量出口已引起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不满,有多个国家的钢铁协会或组织正向中国有关部门抗议含硼钢材出口问题。其中缘由要从2010年7月说起。
当时中国政府取消了一些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推出的经济刺激政策,例如对普通钢材出口实施返税,即不再返还对普通钢材征收的增值税。其目的是促进合金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结果造成名不符实的“高档钢”大量增加。由于钢材中只要含有0.0008%的硼就可以被认定为合金,因此中国各钢铁企业开始向本来没必要添加硼的钢材中加入硼。认识到事态严重性的中国政府从2013年开始调查详细的出口量,发现硼钢已占到钢材主要品目出口量的80%至90%。
免不了的贸易保护主义
一家专门从事钢铁贸易的日本公司指出,占价格9%至13%的返税额很可能成为中国钢铁企业实施降价的筹码。另外,大部分亚洲国家都对合金征收较低的进口关税。马来西亚对普通钢材热轧钢板征收20%的关税,对合金则免税。该公司认为,中国钢材企业在进行出口时就能将钢材价格比原来压低30%。
此前,东南亚钢厂抱怨称,大量含硼螺纹钢、线材和方坯等产品挤占了他们在本国的市场份额,导致开工率下降,同时担心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其国家标准。为阻止中国加硼合金钢的大量进口,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以及越南都采用本国的强制钢材标准,对进口检验、评估和认证。
越南今年6月1日实施的新法规就是针对中国的含硼产品,如含硼线材和H型钢征收15%和12%进口税。印度尼西亚贸易部部长随即也签署新规,要求合金钢进口商申请进口许可,进口钢材在到港向国内发货前必须通过检验。泰国于2013年开始对进口含硼、铬合金热轧板卷征收临时33.11%特保税,并发起针对中国含硼热卷的反倾销调查。
今年9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和钢铁厂商的高管在北京与中国商务部官员进行了会面。日本方面质疑称,硼钢的出口退税政策是否有悖中国出口政策的宗旨。
韩国方面也对相关事态感到十分焦虑。“应共享消除不公平贸易的想法”,韩国最大的钢铁公司浦项制铁的专务吴仁焕10月在上海召开的论坛上,呼吁作为钢铁出口国的中日韩成立合作组织。
欧洲也已加入这个阵营。
11月,欧洲钢铁联盟(Eurofer)对从中国进口的含硼钢材质量表示担忧,称将采取行动。该联盟总干事阿克塞尔 埃格特(Axel Eggert)称,中国钢材产品质量扰乱了当地市场,欧盟市场监管当局现在必须消除这种误导使用CE认证的风险。
德国钢铁生产商协会认为,钢材中加入较多的硼可导致焊接部位开裂。欧洲钢铁联盟称,欧洲钢加工厂家必须受到保护,免遭不正当申报的产品质量导致严重经济损失的风险。英国方面也表示,该国螺纹钢市场也一直存在这样来自中国的困扰,尽管中国钢材接受其必需的认证,但英国政府最近称将对试验过程进行审查。
由于亚洲和欧洲经济在近一年的处境略显疲软,政府在企业的施压之下,更容易倾向对中国钢材出口进行反倾销等措施,以帮助和挽救当地企业。
危机潜伏
中国的钢铁业正面临困境,且情况越来越接近“失控”。最受瞩目的问题其实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了:产能过剩。在粗钢年产量约为8亿吨的中国,过剩产能高达3亿吨,相当于日本粗钢产量的3倍左右。
随着全球需求的放缓,上海产的热轧线圈的价格2年时间下降了20%,降至每吨3000元。除了宝山钢铁等部分大型钢铁企业外,中国大部分钢铁厂商都持续亏损。为了获得周转资金,中国钢铁企业的抛售日益增多。而国内一些已然“过时”的行业政策,给予大量早应关闭的钢铁工厂继续喘息的时间。
好消息是,在上游原料铁矿石和煤炭的价格陡降之下,中国钢铁企业因为近一年的全球大甩卖,其盈利情况开始好转。不过,批评者认为,受益者只是那些低价获得了中国钢材产品的外国客户。
而对于很多中国的钢铁公司,他们只是拖延了关闭工厂的日期,并把大量污染留在中国,例如北京的雾霾。反对者时常抱怨:中国钢铁业顶多只是一个“中转站”,它把铁矿石转化为钢铁,挣微不足道的钱。
眼下,贸易摩擦已然升级,随之而来的“恶果”不言而喻—贸易保护主义会让中国钢铁在海外无利可图。同时,没有几个国家和政府会真正支持中国钢铁业的出口。来自高耗能与环境污染的压力迟早会刺穿中国钢铁业的泡沫,那些曾经大而不能倒的钢铁巨头神话将就此终结,就像欧洲此前发生过的那样。
中国刚经历了钢贸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损失,贸易摩擦所可能带来的反倾销正在悄然到来,真正的危机恐怕会接踵而来。
相关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