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相继召开的地方两会纷纷下调了各省今年的GDP增长预期,同时,“深化改革”“新常态”“区域经济”“国企改革”等成为今年各地政府经济工作的关键词。由此可以预见,2015年国企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区域协同发展等将在各地进一步深入推进。那么,这对未来的钢材市场及钢贸商会产生何种影响?笔者带着这些关键词,就该话题走访了部分钢贸商。
关键词1: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
每年地方两会对经济增速目标的设定都是钢贸业界首要关注的热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已经召开人大会议的河北、西藏、重庆、宁夏、新疆、浙江、北京等12个省(区、市)中,除了西藏设定的GDP增长目标与去年持平外,其余几地皆下调了经济增长目标。时下,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拉动钢材需求的动力也将减弱,毫无疑问将对国内钢材市场带来较大的影响。
早前,上海钢贸商商会副会长任庆平谈及“钢贸新常态”时表示:“今后依靠国家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情况不会再有了,钢铁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钢材市场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在新形势下,钢贸流通业的“严冬”或许更加漫长,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业内专家指出,钢贸商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抛弃寄希望于国家大规模刺激经济、拉动钢铁市场好转的想法,同时也要抛弃悲观失望情绪,立足改革创新,寻找自身的生存之路。
专门从事锅炉、容器板贸易的上海某钢贸公司老板向记者介绍:“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会持续延伸,钢贸商要想像过去那样有丰厚的盈利是不可能了。对此一定要保持平常心,抛弃暴利幻想和不切实际的思维,把精力放在为客户服务上,在服务中实现贸易商的价值。”
同样,上海凯嗣伊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芹亦表示:“在钢材处于买方市场、钢贸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的大环境下,钢贸企业只有在经营理念和营销模式创新上下功夫,依靠转型升级应对‘新常态’的新挑战,才能谋求企业的生存发展。”
可以看出,转型创新已经成为钢贸商公认的发展之路。当前,钢贸企业正依靠转型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近年来,着手转型之路的钢贸商逐年增多,方式也愈发多样化。这实际上正是钢贸商应对新挑战的自我扬弃。
关键词2:积极配合区域发展
“一带一路”提供新机遇
去年,政府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如何积极融入这些国家战略,抓住发展机遇,也是相关省份两会的重要议题。
“一带一路”战略着眼于通过提升中国在发达程度较低的贸易伙伴国的基础设施投资,为中国商品创造新市场。“一路”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计划,旨在加大对东南亚国家、乃至更远的南亚和非洲的基础设施投资。“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一路延伸至中亚国家。业内人士认为,海外市场对设备、车辆和其他中国商品的需求,将帮助支撑起对中国钢材的需求。
“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中,钢材净进口国占70%以上,其余为净出口国和进出口平衡国,净进口国是我国钢材出口的重要目标市场;即使是净出口国和进出口平衡国,也会由于品种调剂和贸易因素进口一些钢材,它们也应是我国钢材出口的目标市场或潜在市场。除钢材直接出口外,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建设,也将带动钢材间接出口。另外,“一带一路”沿线十几个国家(主要位于中亚、东南亚、东欧地区)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这既有利于这些国家发展钢铁工业,又有利于拓展我国进口铁矿石渠道。“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钢铁工业薄弱,有些甚至是空白,这是我国钢铁产能转移的机遇,向这些国家转移钢铁产能有利于促进其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化解过剩产能。
城镇化发展拉动钢材需求
去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了国家将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指导,着重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问题,推进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2020年前实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城镇化率达60%。今年,城镇化建设仍然是地方两会的重要议题之一。
“城镇化带来的大量农村住房建设,将为钢材市场的消费增长提供支持力和推动力。”业内人士分析道。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快速发展为标志,最终过渡到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阶段。
随着未来城镇化发展逐渐改变居民的生活模式和消费结构,将带动房地产、汽车、农机装备、家电、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发展,并将给我国钢材消费带来新的机遇。鉴于产能严重过剩,以及大环境的不景气,钢铁行业虽无法彻底改变萎缩的钢材市场,但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城镇化进程。
钢贸商“西进”热度上升
在整个钢铁业形势不乐观、钢价跌跌不休、中东部需求相对饱和的背景下,“向西走”似乎成了钢贸业发展的潮流。
某位钢贸商分析,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发展较为落后,加快构建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而西部大开发已经进入冲刺阶段,投资增速加快,重点项目增多,带动区域产业链发展完善,钢铁行业也将受益于区域开发带来的钢铁需求增长。不仅如此,从区域的发展潜力来看,由于新疆面积最大、已通车高速公路里程却较少,长期发展潜力较大。因此,西部交通基建的规模也很大、增速较快。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必将拉动钢材的需求,而相对于西部地区较为乐观的钢材市场,东部地区钢材市场却趋于饱和,因此诸多钢贸商积极采取措施,随着当地的工程项目建设迁至西部地区发展。
虽说众多钢贸商已经吹响了“向西进军”的战斗号角,不过,商家要打赢“进军西部”这场战役并非易事。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以前我国的钢铁企业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钢铁企业较少,即便加上运费,把钢材从这些地方运输到西部后,仍有一定的利润。但是,近两年来,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蔓延到西部地区,尤其是新疆钢铁产能过剩尤为严重,导致当地市场价格回落,已经不具备价格优势。因此,钢贸商“西进”不见得那般“如鱼得水”。
另外,部分已迁移至西部地区的钢贸商反映,西部市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经销方式。比如,新疆地区对钢材资源的出处很挑剔,基建项目基本上只认八钢和酒钢等大钢厂的资源,小钢厂的资源很难销售。当地的贸易商透露,截至目前,仅新疆就已经云集了超过20家大型钢企,其中不乏像宝钢、首钢、山钢、八钢这样的“大腕”。众多钢铁企业的组团“入疆”,也使得“押宝”新疆大开发所带来的机遇显得扑朔迷离。在这种情况下,“西进”的商家可能会处处碰壁。因此,钢贸商迁至西部地区前一定要摸清当地情况,三思而后行。
关键词3:立足环保创新老本行
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热点也是亮点。北京提出,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化区县功能定位,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生态红线,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人口、环境等“多规合一”。上海提出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对于钢贸企业来说,新《环保法》和新排放标准也间接地带来了挑战。从2015年1月1日起,新《环保法》开始实施,过去企业违法成本低的状况将不复存在;同时,钢铁工业新建企业系列污染物排放限值也要求在所有企业开始执行。一方面,环保不合格、落后产能集中的钢铁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另一方面,伴随着环保设施的投入,钢材生产成本难免大幅提升,这也将给钢铁流通行业造成很大的压力。钢贸商如何在钢材市场萎缩、需求下降的背景下迎接环保压力的挑战将是对其生存与发展的一大考验。
笔者走访多家钢贸商后发现,面对订货成本将大幅上升和市场需求长期低迷的严峻形势,做精老本行、创新服务方式成为众多钢贸商的首选策略。当前,钢贸企业正以转型、创新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增强钢贸企业的抗跌能力。
近年来,着手转型的钢贸商逐年增多,方式也愈发多样化。这实则是钢贸商应对新挑战的自我扬弃。过去,在市场形势好的时候,许多钢贸商考虑将企业做大,而在如今的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钢贸商尝试将业务往专业化方向发展。例如,某些大型钢贸商由原先的做零散中间商的生意转而直接面对下游,为终端供货;有些钢贸商则不断引进稀有品种,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
同时,电商的蓬勃发展,使得钢贸商不断思考行业的发展趋势。正如任庆平提到的,电商是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旦电商整合到一定程度,实体现货商的库存一定会进入差异化、精准化、专业化的阶段。正如市场正逐步朝着“去库存化”方向发展,电商如若与普通贸易商结合起来,完善服务,认识到物流配送不仅仅只包括仓库的管理、货物的配送,还包括钢材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对产品质量的监控,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协调与交货期协调、售后服务等,那么就能真正实现双方互惠互利。(来源:中国冶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