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钢铁相关负责人表示,“钢铁企业可以通过期货业务实现库存管理,降低资金占用。”山西建邦集团期货事业部负责人李东认为,“未来的钢铁企业仅仅生产钢铁是不行的,需要演变成为综合性平台,居于钢铁产业链中心位置,这个过程中,期货工具或将扛起半壁江山。”
永安期货北京研究院院长张逸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行情持续下挫的背景下,巧妙使用期货工具,一定程度上可以淘汰产能,减少损失,甚至扭亏为盈。
以上专家眼中的套期保值、场外期权、基差交易等期货工具试用在钢企身上到底有没有取得降成本、去库存甚至是扭亏为盈的良好效果呢?
沙钢、南钢、日照钢铁等钢企较早涉足期货市场,具有丰富的运作经验,正在成为国内盈利较好的一批钢铁企业。其中,沙钢盈利比较突出,期货工具运作较为成熟。敬业钢铁、莱芜钢铁、中天钢铁等一批中小钢企也相继设立了期货管理部门,逐步涉足期货市场。同时,期货公司风险子公司也瞄准钢铁市场,加大创新力度,场外期权、期货仓单融资等一系列产品吸引了不少钢铁行业客户的兴趣。
民营钢企率先试水,在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国有钢企也有意尝试套期保值,另辟蹊径,以此减轻亏损。
国丰钢铁是河北钢铁重镇——唐山市一家国有钢铁企业,得益于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企业减亏明显。类似国丰钢铁,在钢铁价格直线下跌的背景下,不少国内钢企结合自身的购销情况,进行套期保值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风险管理效果。
钢企多一种尝试,或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总比死守高炉要好。
中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