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两会上,发展新能源汽车再度成为了当仁不让的焦点。特别是在柴静力作《穹顶之下》网络疯传之后,国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愈发浓烈。在当前空气污染和能源紧缺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然是大势所趋,成为了我国汽车发展的新方向。
2014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2300万辆,连续刷新全球产销最高记录,并连续六年蝉联全球第一。而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14年新能源汽车更是有了喜人的增长——生产78499辆,销售74763辆,比上年分别增长3.5倍和3.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8605辆和45048辆,比上年分别增长2.4倍和2.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894辆和29715辆,比上年分别增长8.1倍和8.8倍。
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而在带动整个产业技术创新的同时,也是实现汽车工业走向“零污染、零排放”的有效途径。
那么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又能给处于穹顶之下的钢铁行业带来哪些机遇呢?
一、提升汽车用钢需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有望完成20万辆,累计销量已经接近此前规划的50万辆既定目标”。
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而作为汽车制造的主要原料,钢材在汽车的原料中达到了72%-88%左右,主要有钢板(带)、型钢、优质钢材、钢管等。根据汽车制造各个部分的用钢经验数据,测算一辆乘用车平均用钢大概在1吨左右,因此保守估计,今年新能源汽车对钢材的需求有20万吨左右。
二、加大高强钢的研发力度
如何实现轻量化无疑是发展新能源汽车过程中的重要课题,而材料性能的提升对实现汽车轻量化尤为重要。高强钢——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有效措施,汽车自重每减少10%,可降低油耗6%—8%,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3%。因而在成本控制与性能改进条件下,通过结构设计与高强钢的应用实现汽车减重就显得尤为迫切。
目前,上汽集团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车体上,高强度和超高强度钢板的应用比例已达到67%,超高强度UHSD车身已经有了全面媲美豪华车的车身强度水平。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高强度钢生产领域,我国钢企的产品在质量稳定性和性能一致性方面,与国外优质钢企产品的差距依然较大。我国钢企若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大展宏图,就必须加大对于高强钢的研发力度,转变产品结构,从而带动高强钢的快速发展以满足新能源汽车追逐轻量化的目标。
三、拉动相关配套基建对于钢材的隐性需求
依托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于电动汽车充电站等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日前,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2万辆。而我国目前拥有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是多少?据国家电网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充电站600座,充电桩2.6万个,远不及国家五部委在去年联合公布的《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中针对公众关心的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配备,对充电接口与新能源汽车数量比例不低于1∶1的明确规定。
另外,笔者从国家电网获悉,目前像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所开放的充电站也仅为两个,分别为世博园充电站以及嘉定安亭充电站;而高速公路方面,以全长1262公里的京沪高速公路为例,目前沿线开放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也仅为6个。因此如果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的说法,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要达到20万辆,那么为了保证每辆新能源汽车都能拥有一个充电接口的设想,我国至少还应设立6000个电动汽车充电站,而由此所带动的对于建筑钢材的需求量也同样不容小觑。
四、带动硅钢产业的全面爆发
如果说传统汽车的心脏是动力系统,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则是电机系统。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电动汽车对电机系统的要求更高——电机的平稳运转、快速启动和制动以及电机效率背后都涉及到电机控制的关键技术,将直接关系到电能利用效率、整车性能、驾驶体验以及车辆行驶安全。而电机系统的广泛应用,会导致对于硅钢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在这场汽车结构的大革命中,虽然发动机、变速箱和车轿系统将“壮烈牺牲”,但作为电机系统的“主力军”,冷轧电机硅钢将一举成为“英雄”,对于它的需求也将得到爆发式的增长。
结论:虽然节能减排和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但从我国目前的运行状态来看,市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新能源汽车行业仍然任重而道远。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拥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力,而其给穹顶之下的钢铁行业带来的生机不仅仅局限于解决部分钢材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在于推进我国钢铁产品走向高端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