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鑫钢铁的破产,使李兆会落下一个败家的名声。公众更为熟知的是,李兆会曾迎娶明星车晓,婚礼总共花费500万元。一年零三个月后,这段婚姻告吹,网传他付出3亿赡养费山西省运城市中级法院近日正式裁定受理海鑫钢铁集团4家债权人对海鑫集团的重整申请,标志着海鑫集团破产重整进入法律程序。子承父业的第11个年头,海鑫集团在李兆会这位80后亿万富翁手里迎来了破产重整的命运。海鑫集团现有负债及对外担保数字约为104.59亿元,而李兆会的资产也不过只有100亿,已资不抵债。
炒股破产?
股权投资浮盈超40亿
2003年海鑫钢铁已经发展成为资产规模超过40亿元的地方支柱企业。但是在2003年的农历新年之前,掌门李海仓在办公室突遭枪杀。然后在爷爷的主持下,对接班没有丝毫准备、年仅22岁的李兆会被迫“黄袍加身”成为海鑫集团的董事长。海鑫钢铁的破产,使李兆会落下一个败家的名声。公众更为熟知的是,李兆会曾迎娶明星车晓,婚礼总共花费500万元。一年零三个月后,这段婚姻告吹,网传他付出3亿赡养费。
有媒体说李兆会“从实业大量抽血玩股票”,“海鑫钢铁被他当成了提款机”。但复盘他在公开市场的操作可以发现,其过去十年间的股权投资竟有超过40亿元浮盈,仅民生银行(600016)、兴业证券(601377)两项股权投资,获利就在30亿元以上。这与舆论中“炒股败家”的李兆会大相径庭。不过,李兆会并非投资高手,其最赚钱的投资是民生银行、兴业证券、山西证券(002500)3只金股,收益则来自一二级市场套利。
不少以实业起家的家族的第二代,都对金融领域青睐有加。在李兆会投资的12家企业中,6家处于金融领域,银行、券商、保险、基金均有所涉猎,且单项投资浮盈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全部来自金融领域。其余的投资,有同行业或存在上下游关系的包括中国铝业(601600)、太钢不锈(000825)。剩下的股权标的则较为分散,如隶属电力行业的新能泰山(000720)、鲁伟鼎执掌的万向德农(600371)、上海国资委旗下的百货类益民集团(600824)等。
行业缩影
民营钢铁行业寒冬漫漫
有业内人士认为,海鑫破产不过是钢铁市场“严寒”的缩影。近10年间,中国钢铁业的基本走势是盛极而衰,从基础建设拉动的疯狂扩张,逐步过渡到产能过剩,最终在铁矿石涨价与金融危机的夹击下,沦落到几乎全行业亏损。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率从2004年的8.39%下降到2013年的0.48%,与此同时,全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则从48.27%上升到如今的65.94%。
早在2006年第一季度,全国钢铁企业大面积的亏损。李兆会面对这场严峻考验,不但没有减产,而且还在扩大生产规模,从2005年下半年钢价下滑开始,李兆会将其父亲留下的旧高炉和炼钢炉都拆了,重建新炉。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经济受到冲击,钢铁行业同样受到波及,海鑫钢铁停产达半年之久。
不过,国家很快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各地大上基建投资和房地产项目,这让钢铁行业的崩盘进入“缓刑”状态,也让钢铁业的产能达到了巅峰。从2012年至今,明显的产能过剩更是让很多钢铁企业难以生存。
民营钢铁行业寒冬漫漫,作为这场危机中的一分子,海鑫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棋子。李兆会也曾经挣扎过,曾斥资亿元于2009年在北京建设了中国第一家儿童体验城,于2012年在青岛建设了第二家,还在成都、上海、天津等各大城市布局;同时,还在动漫、玩具以及儿童医药、服装、教育等相关方面延伸发展。但这些“不务正业”的举措只能更加恶化海鑫集团资产负债表。
“宫廷”内斗
家族企业通病消耗能量
与父亲李海仓不同,海归派的李兆会很少和政府打交道。除了政商关系冷漠,海鑫钢铁与当地企业的关系也大不如前。调查发现,2005年之前,海鑫与山西三维、山西关铝股份等多家上市签订了互保协议,为对方的融资提供担保,但2005年之后就几乎没有了这种合作。
作为家族企业的通病,“宫廷”内斗也消耗着海鑫的能量。李兆会接管帅印后,赶走了“五叔”李天虎,重用与自己关系最近的“六叔”李文杰。之后,李文杰也逐渐在海鑫管理层消失。而前些年李兆会忙于资本市场投资,把海鑫集团的实际控制权让给了自己妹妹李兆霞,但李兆霞已在上海结婚生子,很少回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由海鑫实业控股的海博鑫惠,如今已转移至李兆霞名下,且资产上升至近百亿元。无论这一变动背后是否隐藏着李兆会保全家族财富的苦心,在海鑫钢铁风雨飘摇之时,这一安排看来都难起作用。2014年3月,海博鑫惠已同海鑫实业一起被债权人告上法庭,并申请财产保全。
背景
中国钢铁行业15%产能面临淘汰
普氏能源资讯最新数据显示,11月中国钢铁情绪指数仅为25.61点,较10月下降12.5点。这也成为2013年5月该指数推出以来的最低水平,预计今年钢铁需求将进一步走弱,出口订单也将快速下滑。由此可见,尽管前三季度钢企盈利出现回升,但中国钢铁行业仍未从低迷的困境中摆脱出来。
11月25日,工信部正式公布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第三批企业名单(即白名单),共计147家钢企入围。至此,2012年以来,工信部分三批累计公告305家规范企业名单。对此,有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随着第三批名单正式公布,85%的钢铁产能已经统计在案,未进入名单的企业,遭淘汰的可能性大增。海鑫和川威只是首批倒下的钢企。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进入白名单,并不代表企业就有了“免死金牌”,工信部将继续对入围企业保持规范生产要求,并在2年左右核查一次,实行动态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认为,由于审批核准制度滞后于市场需求,致使政策调控产能的成效不佳。据统计,2005年以来,国家审批的钢铁项目不足1亿吨,但全国钢铁产能却增加了7亿吨以上。
相关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