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攀钢与欧洲最大的钒制品生产企业德国电冶签下合同,以290万美元收购其名下钒工厂。此举用今天的时髦词形容,就是土豪!“好久没来了,这里的回锅肉,没家里的那个味啊。”“问题出在火上。家里,猛火爆炒;这里,小火翻炒,所以不是那个味了……”
3月10日,晚10点,德国杜塞尔多夫阿姆维哈恩街59号,四川饭店内,隔着厨房玻璃,彭光宏与王文昌聊着天。
这是今年春节以来,两人首次碰面聊天。
彭光宏,攀钢集团(欧洲)公司总经理。王文昌,杜塞尔多夫四川饭店总厨。两人职业不同,身在异国他乡,除了都是中国人,两人还有一点雷同:都是孤身一人。
有人说,在欧洲创业打拼,“好山好水好寂寞”。这是真的?彭光宏用10年欧洲经历说:是真的!
尽管生活单调,可彭光宏“掌舵”的攀钢欧洲公司却不寂寞:2014年,在欧洲市场的销售额达到了四五千万美元。
令很多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家公司,只有彭光宏一个人。
欧洲买厂攀钢曾“壕”过一盘
“花这么大一笔钱,买下整座厂,用今天的时髦词形容,就是土豪!”回忆起当年的那一幕,彭光宏语气中充满自豪。彭光宏的办公室在三楼,从窗户望出去,杜塞尔多夫市中心最繁华街区——国王大道,尽收眼底。这是一栋玻璃幕墙大楼,位于杜塞尔多夫东大街,相比不远处的老建筑,现代气息十足,格外打眼。“攀钢走出来,登陆欧洲,有20多个年头了,属于很早一批‘出国’抢滩者。”彭光宏说,上世纪90年代,攀钢在欧洲成立了子公司,开始了“欧洲生意”。在欧洲做生意,2006年是个“分水岭”。这一年之前,攀钢主要是买方。这一年之后,则转身变成了卖方。“作为买方,我们‘土豪’过一盘。”彭光宏说。攀钢在德国的“土豪”经历,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受国际钒价下跌,以及南非减少原料供应的“双重”因素影响,1990年起,德国纽伦堡电冶金公司(简称“德国电冶”)开始走下坡路。6年后,这家公司“叫停”钒批量生产。德国电冶是欧洲最大的钒制品生产企业,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及工艺技术。与德国电冶不同,这时,攀钢正为“吃不完”钒渣头疼。钒渣,是用含钒铁矿在高炉炼铁时提炼出来的。这种铁矿除南非和俄罗斯乌拉尔地区之外,主要储藏在中国攀西地区。攀钢所在的攀西大裂谷,钒资源储量高达884万多吨,占世界储量的11.6%,占中国储量的62.6%。经过30年开发建设,攀钢已成为世界三大钒生产企业之一,且在钒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具有世界技术优势。德国企业不干了,攀钢吃不完。很快,攀钢与德国电冶达成合作意向。1996年12月中旬,攀钢与德国电冶签下购销合同:攀钢以29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电冶公司钒工厂。“花这么大一笔钱,买下整座厂,用今天的时髦词形容,就是土豪!”回忆起当年的那一幕,彭光宏语气中充满自豪。
跨国搬厂一个螺丝都不能落下
1997年6月,从派人前往德国,到把钒工厂全部拆卸完,攀钢工人仅用了89天。这样的拆卸速度,让德国人既吃惊又感动。
钱花了,还要把厂搬回中国,安装在攀枝花,而且一个螺丝都不能落下。创造奇迹者,非中国工人莫属。1997年6月,从派人前往德国,到把钒工厂全部拆卸完,中国工人仅用了89天。“这样的拆卸速度,德国人很吃惊,又很感动。”彭光宏说,德国电冶于是“买一赠一”,请中国工人帮其拆除另一套厂房,把价值230万马克布袋除尘系统和高钒铁配料系统,无偿送给攀钢。接下来5个月,“攀钢钒事”不断:1998年2月28日,近2000吨的三氧化二钒、高钒铁生产线设备,远渡重洋运回攀钢;1998年5月29日,三氧化二钒工程高钒铁部分点火成功,冶炼出第一炉高钒铁产品;6月22日,三氧化二钒生产线原料部分正式投料;7月28日,成功生产出第一批三氧化二钒产品。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中国企业和中国工人在欧洲,还曾多次创造出类似的惊人业绩。在《中国震撼世界:饥饿之国的崛起》一书中,关于沙钢收购德国蒂森克虏伯钢厂的经历,作者、英国《金融时报》前驻北京首席记者金奇这样写道:我到那儿时,只剩下一块疤了,一块赭色的土疤,有25个足球场那么大。德国最大钢铁厂之一的蒂森克虏伯钢厂,自二战前一直矗立此地……到2002年底,中国人不到一年就完成了总重达25万吨的机械拆卸工作,比答应蒂森克虏伯钢厂的进度提前了一年,而比这家德国钢厂最初的估计整整提前了两年。类似故事,还有山东兖州煤矿集团购买德国鲁尔区一座焦炭厂。这次收购及随后的设备拆卸,被记录在德国导演乌尔瑞科·弗兰科的纪录片《输家和赢家》中。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400名中国工人来到德国多特蒙德,花了一年半时间,将工厂里所有设备拆运回中国,并在中国建起了一座同样规模的焦炭厂。
品质过硬攀钢把钒钛卖回欧洲
通过近10年经营,攀钢在欧洲的客户圈已基本稳定。2014年,攀钢钒钛产品在欧洲的销售额达四五千万美元,与两个竞争对手在欧洲“三分天下”。
时至今日,当年从德国整体搬回来的钒工厂,依旧矗立在攀枝花。2006年,彭光宏被派往德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工作重心也开始发生变化。“以前,公司主业是把欧洲的东西买回去,如今,则是把产品卖回欧洲。”彭光宏说,其中主要就是把攀钢主打产品钒钛卖到欧洲。把钒钛卖回欧洲,并不是一件容易事。除了欧洲的标准高之外,彭光宏还有两个最大竞争对手——南非和俄罗斯。于是,稳定客户圈,成了彭光宏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把公司注册地选在德国杜塞尔多夫,看中的就是这里不仅是欧洲钢铁产业聚集区,更是欧洲钢铁销售聚集区。”彭光宏说,通过近10年经营,攀钢在欧洲的客户圈已基本稳定。2014年,攀钢钒钛产品在欧洲的销售额达四五千万美元,与两个竞争对手在欧洲“三分天下”。“欧债危机拖累欧洲,钢铁业受影响更大。不过,我们去年销量不减反增。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钒钛在欧洲的市场稳定。”把东西卖出去,只是第一步,把钱收回来,生意才算完全成功。“生意场上,哪里都有老赖,欧洲同样如此。”为规避风险,彭光宏引进了“支付宝”模式。攀钢在荷兰鹿特丹港口租赁了一个仓库,这是一个第三方仓库。从中国运来的钒钛产品,抵达欧洲的第一站,就是进仓库。彭光宏与客户签订购销合同后,便按照客户的打款进度,让仓库方发货。如客户不放心,可以去仓库看了货后再打款。“仓库作为第三方,完全中立。这样运营,不仅保证款到货出,也保证了货出款到。”在彭光宏的笔记本上,有这样一段记录:2014年,凭借过硬的品质,攀钢钢轨远销美国、巴西、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镀铝锌产品远销美国、意大利;钒铁出口欧洲、南美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行进万里,销往全球,这就是‘中国制造’的品牌力量。”彭光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