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成都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成都分站 >> 市场评论 >> 行业观点 >> 刘世锦:经济或于今明两年触底

刘世锦:经济或于今明两年触底

来源:中钢网 2015年05月27日 09:23:45 打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判断,今明两年很可能是中高速增长的触底期,平衡点增速很可能低于7%。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长期增长”课题组召开了《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5-2024):攀登效率高地》研讨会。课题组主要成员围绕国民经济总体、需求面、供给面、产业、区域发展和城市化、资源环境等主题对中国当前的形势和未来走势做了解读和判断。

  刘世锦解释到,经济增速触底的一个关键变量是高投资触底,以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托于高投资,而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与85%左右的社会总投资相关,因此投资增速触底可以描述为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三只“靴子”落地。当前,基础设施投资和出口两只“靴子”已经相继落地,房地产投资也开始回落。当房地产投资回落到位,加上新增长点的成长,以及严重过剩行业退出,经济触底时期将来临。

  课题组还提到,这一时期的显著标志很可能是产业严重过剩,行业价格主要是PPI指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开始回升,结束所谓的“通缩”状态,相关企业逐步达到正常的盈利水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PPI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4.6%(与3月份持平,较2月份收窄0.2个百分点)。

  针对这一时期的政策走向,课题组提出,在增速短期过快下滑的压力下,宏观政策应当是“缓冲性”的。“不论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一方面可通过政策工具扩大需求,防止短期内“快落”,另一方面,这种宽松又必须是谨慎、节制的。如果宽松超过一定限度,将会推迟应有的调整,延续并在加大潜在风险。”

  在这过程中,“度”的把握是关键所在,要提供一个缓冲带,但又要顺应潮流,中长期的结构调整和短期平衡均在其中。高质量的宏观调控将为结构转型提供一个好的环境,不能也不应承担直接推动结构转型的职责,而这正是深化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宏观调控与深化改革协同配合的涵义所在。

  在基调上,课题组认为这一时期的改革应当坚持效率导向,为全面持续提升要素生产率扫除体制机制障碍,理顺相关重要关系。由此着眼,一批改革应当摆上优先位置。

  具体来看,这些改革包括重建和完善政策性金融体系;在金融领域打破刚性兑付,在严重过剩产业行业加快低效产能退出和转产;基础产业领域切实“放大”,促进竞争;加快城乡之间土地等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由“强政府”转变为“巧政府”;使绿色发展可操作。

  课题组称,有些改革,如基础产业领域放宽准入,确实能够带来新的投资,直接带动经济增长,有些改革,如落实八项规定、反腐败,地方融资机制的改革等,将会减少浪费性消费、低效和无效投资等,很难指望这些改革把中国经济增速重新推高到过去那么高的水平上。

  “不过这些改革有一个共性,即提升效率,对长期增长是有利的,将会带来实实在在、没有水分、高效率且体现公平正义的发展。”有发言嘉宾指出,“效率导向”应当成为判定真改革还是假改革、改革是否到位的重要尺度,成为经济转型关键期改革的基本要求。

广告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