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钢铁行业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新的创新发展战略如何定位用户、环保的价值?如何解决恶性竞争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当前企业摆脱困境的重要手段,更是全行业发展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展与科技环保部副主任姜尚清对《钢铁行业2015~2025年技术发展预测》进行了解读,强调全行业在用好技术发展预测时,要重视三大创新发展战略转变,即从制造向服务转变、从粗放向可持续转变、从同质竞争向差异竞争转变。
由用户需求导向下的制造向服务转变
姜尚清表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实现由钢铁制造者向材料服务商转变,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是关键。
姜尚清以韩国浦项的客户支持(EVI)解决方案为例说明这一转变。这一解决方案让浦项的工作流程实现了与用户的并行,通过提供材料数据和为汽车企业的新车规划或阶段变化提供先进材料,参与汽车设计的早期阶段;实现了与用户的同步,建立与汽车制造商双赢战略,从设计到批量生产的每一个阶段都提供最佳的用钢方案;实施了价值工程,让汽车制造商能够获得最佳的材料信息,达到减轻重量、节约成本和性能改进的目标;帮助用户进行价值分析,浦项从成本角度提出了最适合的材料,包括降级、减薄、物流、包装等。浦项的客户支持技术,包括新的设计概念、原型和制造,这个计划需要非常先进的技术。为此,浦项在光阳钢铁安装了具有先进成型过程的商业生产线。区别于传统的做法,在研发阶段浦项就和供应商共同参与;在新部件和模型的大规模生产阶段,浦项更积极地与汽车制造商展开合作。
姜尚清还以我国大型油船用耐蚀钢研发为例,描绘了我国钢铁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图景。她表示,我国大型原油油轮用耐蚀钢研发取得成功并实现实船应用,是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多方合作的结果。“2014年9月份,采用国产耐蚀钢改造的大型油轮正式下水试航,标志着国产船用耐蚀钢的研究取得重大成功!油船货油舱耐蚀钢的研制应用不仅是对我国钢铁行业、造船行业技术能力的挑战,也是对我国技术、工程界研发、转化、协调能力的一次检验。”
姜尚清表示,我们过去实施多年的国产化战略多源于研仿止于研仿,创新的过程是研仿—产品—认证—应用单向推进。未来的创新需要转变为循环创新战略,即技术进步产生需求—研发—产品—认证检验—工程应用—用户需求,创新源于用户需求,回归用户需求。循环创新战略形成闭环不仅要求有很好的“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团队,更需要更符合相关组织的引导和协调。我国大型油船用耐蚀钢的研发就是循环创新战略的一次成功实践。
从粗放式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
姜尚清表示,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技术创新支撑和推动。从资源、环境的角度来看,钢铁工业的发展大多要经历3个过程,即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优先观念阶段,由被动治污到主动治污的经济与环境兼顾阶段,最佳生产、最佳消费、最佳废弃的生态循环型社会。我国钢铁工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从现代钢铁厂的产业功能出发,实现钢铁材料制造、能源转换、社会废弃物消纳三大功能,最终达到生态循环型社会。废钢铁、橡胶、垃圾、生活污水再生利用、废塑料进入钢铁厂,不但产出钢铁材料,还向社会提供清洁燃气、供热、化工原料、建材原料,甚至可以实现电力自给、电力外供。实现资源共享,将钢铁厂的优势转化为社会的优势,使钢铁企业成为循环型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宝钢在绿色发展方面已有很好的理念和实践。宝钢将环境经营作为实现公司愿景的重要主线,采取清洁的生产过程生产清洁的产品、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经营方式,实现七个“绿色”,即流程紧凑、工艺绿色的绿色设计,低成本、高品质的绿色采购,低消耗、低排放、循环利用的绿色生产,高强度、高效率、长寿命的绿色产品,贴近用户、感知需求的绿色销售,低消耗、低排放、适度包装的绿色物流,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等绿色产业。
从同质化竞争走向专业化、差异化转型发展
姜尚清表示,缺乏原始创新、生产工艺装备模仿照搬导致了同质化竞争。以中厚板生产线建设为例,随着2004年某企业的5米轧机投产,6年内共有11家企业投产了13座4~5米的轧机;供应商高度一致,相同技术来源,基本是复制高端配置的形式,工艺技术配置趋同的条件下,无论有没有目标市场、有没有相应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都提出了相似的产品方案。而产品开发和服务体系也缺乏原始创新,相同的条件下生产相同的产品,只能依靠价格恶战。
姜尚清强调,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恶圈,一方面要关注用户需求,构建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和目标市场;另一方面要从技术本身去找差异化,技术差异、产品开发要在“不宜复制”上下功夫,关键是通过原始创新的“技术差异”,转化出“自身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从全球钢铁工业看,优势企业都力争通过科技创新把握未来钢铁工业工艺、技术、产品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当前全球钢铁业处于低迷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反而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以便在全球钢铁业竞争中长期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上述三大创新发展战略转变正当其时!”姜尚清最后说。